返回219 心思(第3/7页)  [空间]票证年代的日常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家里都这么有钱了,还跟我们一起去买便宜水果,简直稀奇了!”

    “哎呀——”

    张惠紧张地看了下前面,徐阿婆就坐在往前数两排的座位上,她又转头去看了一眼后面。见徐阿婆和陶小霜两人似乎都没听见,她才放松地吁了口气。

    吁完,张惠凑到女儿耳边,小声道:“人家前后坐着了,你就少说两句好伐!”

    何秀英撇撇嘴,没说话。

    张惠见状又道:“别的先不说,那纸尿布你还要不要买,要是得罪了程家,你以后上哪买去。”

    “华侨商店不就有吗?”何秀英还嘴硬。

    “华侨券呢——你有吗?”

    何秀英不说话了。

    张惠在心里叹了口气,都结婚了,女儿还是忘不了那个孙佰岁……

    何秀英那话虽然是她在迁怒,但真说起来,她的话其实也没错——以程家和孙家现在的经济条件,别说甜瓜正价也才5毛一斤,就是1块5一斤,他们也买得起。

    自从开始香港上海两头跑后,只要回了上海,陶小霜就会在二舅家里搭伙,或早饭或午饭晚饭,她和孙齐圣还有双胞胎每天至少会在12号吃上一顿饭,借着给伙食费的名头,陶小霜每年都会往二舅家里补贴两三千块钱。

    两三千块钱,搁在这时的上海那是天大的一笔巨款了。

    在12号,工资最高的那个人是二舅妈,她一个月的工资加奖金有95块钱,而最低的人是潘颖,她在舞蹈团里能拿65块。再加上徐阿婆的每个月退休金58块钱,二舅家一家7口每个月的总收入刚刚400块出头,7个人一年的总收入加在一起也没到5000块钱。

    陶小霜这一补贴,等于一口气就给二舅家涨了一半的年收入。

    但她给得多吗?

    ——还真不多!

    老实说,要不是很清楚每年给两三千块的补贴已经是二舅和二舅妈能接受的极限了,陶小霜还想每年补贴他们两三万了!

    要知道在香港那边,光是雇佣玛利亚和杰西卡,还有司机老张,她和孙齐圣每月就得开出8000港币的人工,每个月只这份开销,换算成人民币就差不多5000块钱了!

    可帐不能这么算,至少程谷华夫妇从来没这么算过。

    程谷华和彭苗的想法很简单——

    当年妹妹谷霞没办法把侄女带在身边,小霜才来了自家。那些年自己夫妻俩要三班倒的上班,家里的大事小事几乎都是老母亲在管在忙,侄女小霜其实也是她一手带大的。

    小霜这孩子,因为父母的缘故,从小就特别懂事,很小就开始帮着她阿婆忙家事做家务活。

    另外,作为家里年纪最大的孩子,侄女小霜打小就是一副长姐的架势,家里的3个小鬼头要是听话,她就会带着他们去弄堂或者街上玩,要是不听话,她就会告诉她阿婆和自己夫妻俩,要求罚他们在家里做家务什么的……

    等到年纪最小的采红也要上小学时,这3个小鬼头全都成了侄女小霜的跟屁虫,有侄女管着3个孩子,真是不知道给自己夫妻俩省了多少事。

    仔细想一想,程谷华和彭苗觉得家里有侄女小霜在,这么多年里没多负担,反而是轻松了不少,所以陶小霜给的这份补贴两人打心眼里觉得受之有愧,要不是徐阿婆和程谷霞都劝他们收下这钱,他们是真不好意思收的。

    对于这么‘固执’的二舅和二舅妈,陶小霜感觉既高兴又无奈,心里却暗下决心,以后要对他们更好才行,好人就该有好报不是吗!

    至于徐阿婆,她见多识广,倒是没这么多顾虑,毕竟连那么神奇的葛根粉和丸药她这老婆子和儿子女儿都吃着用着了,这明面上的两三千钱又算得了什么!

    虽然和药材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