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3章 太清探问镇元子 壮士寻仙太华山(第2/3页)  地仙演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出山走走也无妨!”

    太清圣人再问究竟时,镇元子却一个字也不肯说了。

    太清圣人无奈,只得道了来意,镇元子也不推诿,便让玄松道人去玄圃之中,取了三株还阳草,送给太清圣人,太清圣人便告辞归去了。

    镇元子所断“尚无三世之功”,确实不是信口开河!

    且说唐僧西去,历经磨难,十四遍寒暑,终于九九归真,取回了三藏真经。如来佛祖因功封唐僧作旃檀功德佛,仍然是座下二弟子,又封了孙悟空为斗战胜佛,猪八戒为净坛使者,沙僧为金身罗汉,白龙马作八部天龙马。

    于是佛家大乘教义,终于在东土立下了根基,开枝散叶。

    但东土到底是道家之地,不论贤愚,大都供奉道祖,佛法东传,与道家争信众,不免还有些诽谤之词,东土之士当然不乐。纵使有四圣赌约在上,怎制止得住下民如潮?因此道佛之争,武周时便再起,正是太宗之后,历第三世。

    纵观唐三百年间,道佛之争,反反复复,既有李唐皇室以老君子孙自居,也有女皇以“弥勒下凡”礼佛;既有宪宗皇帝敕迎佛骨于法门寺,也有武宗皇帝灭佛灭僧。皇家尚且如此,民间之争,更是愈演愈烈。

    唐朝皇室,便又在这道佛之争的喧嚣声中,轰然倒塌,接下来仍是好几十年的乱世,十国征战,五代相继,民无共主,颠沛流离。

    道佛之争,亦甚嚣尘上,自民间起,广播三界,连练气士也逐渐不能置身事外,越陷越深。

    话说后周世宗柴荣,本是明君雄主。他在位数年之间,便恢复中原。治下政治清明,百姓富庶。对外亦是战功赫赫,先后败后蜀、摧南唐、破契丹,有一统天下、囊括寰宇之势,本是开万世太平的好皇帝。

    然只因他限制僧田佛产,还利于民,竟遭嫉恨,被练气士做法取了性命,英年早逝,实堪嗟叹!

    以一教之私,干涉皇朝气运,残害天子,罔顾生民,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仅此一例!

    时光倥偬,这一日,华山脚下,来了一位年青军汉,姓赵,名匡胤。时近正午,赵匡胤又饥又渴,见路边有一个茶摊,便住了脚,入店喊道:“店家,来壶好茶!”

    便见出来一个老者,霜雪颜色,松柏精神,提了一壶茶出来。赵匡胤见老者气色不错,便赞道:“老丈如此健朗,请问高寿?”

    老者道:“已虚度七十一载!”

    赵匡胤惊讶道:“真是高寿!”在此乱世之中,七十一岁高龄,确实可称稀有。

    那老者一边给他倒茶,一边说道:“我这是托了华山的福,若是在其他地方,只怕早就暴尸荒野了!”

    赵匡胤道:“华山又有何特异处?老丈与我分说一二。”

    老者道:“若是从前,华山也就与其余众山一般无二。但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华山突然来了一位陆地神仙,姓陈名抟,在山巅石室居住。自他来后,华山便俨然仙境一般,多了些仙气,从此人人固寿,个个潜灵。就连种的茶叶,都比别的地方要香醇得多!”

    赵匡胤将茶抿了一口,果然味道甚好,非凡俗可比,不由对这位陆地神仙大感兴趣,说道:“老丈,这位陆地神仙如此高明,不知我等凡人可能得见?”

    老者道:“那位陆地神仙,最是喜睡,有时一睡数天,有时一睡数月,有时在石室,有时在崖前,全无个定所。因此凡人若去,不说路途艰险,便是到了山巅,也要看缘分。有缘的,一去就见到,无缘的,去千回也无用。”

    那老者见赵匡胤有雀雀欲试之意,不由得打击他道:“年青人,你想见神仙,也是情理之常,但是若想修仙访道,我却劝你息了这番心思。只因这陈抟老祖名声大,来见的人也有不少,却从无一位得他些许传授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