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九十三章 退位(第2/3页)  万历十八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皇上看住了,这次所谓的政变便会成功。到时候只要把圣旨送到军中,那个所谓的护国主自然是要俯首就戮的。

    打从魏刚开始修铁路起,江南一系的士子们就已经和魏刚对上了。原因自然是因为铁路修筑后,货物不再走运河,那些靠着运河收税的官员们没了油水,财路被断了。断人财路,那便是生死仇敌。之前还有那郑国舅在前边顶着,后来郑国舅被处理掉后,官员和士子们自然是把目光对到魏刚头上。南直隶后来又彻底取消了土地税,原本一些农人要投献到有功名的士子名下,自打那以后,也是没人投献了。这也是断了人家的财路。何况货物走了铁路,税都是被铁路局收去了,而铁路局却是工部直管的。那些原本靠着关系做买卖的缙绅们,这一下子在南货的买卖中就没了价格优势,里外里他们的有一个财路也被断了。当年他们也是想方设法闹事,但是都是被鹰眼的人提前给化解掉了。那年在无锡爆发的批斗书院士子们的事情,就是一个真实的缩影。后来江南很多地方都发生了类似的批斗事件,倒是让读书人和士子缙绅们无法继续鼓动别人了。很多江南大豪,都是看清了其中的门道,不再和朝廷作对。有的甚至转身投到了魏刚的麾下。

    可是憎恶魏刚的士子缙绅还是有很多的,上百年留下的根子,哪里能那么容易就别化解掉。自然是有一些人要站出来维护他们的利益的,于是就有了这次京师发生的政变。不过可惜的是,这些士子缙绅们注定要成为魏刚走上皇位的垫脚石。魏刚虽然带着大部分从京畿和辽镇征集来的士兵去了南洋,包括海军大部分的舰队,但是他在山海关那边还是留了一些人马的,而且苍狼军也是没有出关的。那些士子们的家丁在闯进魏刚的宅院后就发现他们原来早就在人家的算计中了。排枪在大街上轮番打起。士子们的家丁手中仅有弩箭和刀剑,跟经过训练的正规军自然是没有办法想比的。结果那一夜京师当中各条大街都是血流成河。指挥整个战事的,是魏刚的儿子魏勇。经过在江南各处的磨练,他依然不是当初那个愤青一般的苍狼军上尉了。

    京师城中生活的人,后来都是没事的时候时常说起那一晚上的枪声,还有清晨他们出门后发现的暗沟中的血水,还有就是正在街上执勤的锦衣卫和苍狼军士卒,这一幕和万历皇帝被反贼杀死的那一年竟然惊人的相似。

    再后来事情便变得简单多了。魏刚领着大军凯旋归来,已经起不来床的天启皇帝传出了一道旨意,愿意退位,把皇位禅让给魏刚。其实天启皇帝那时神智是否清醒都不得而知。

    “皇上,您说若是奎子活着,他会不会要求继续领兵到印度去作战啊。”董大郎看到魏刚回忆的差不多了,便问了这么一句。

    “你说呢,呵呵。”

    “其实不单是他,便是老臣现下也是想带兵出征啊,可惜啊,讲武堂培训出的那些将官,都是着急带兵立功的,老臣就不和他们抢了。那些印度阿三,实在是没什么可打的。我听我那孙子说,他们临阵之前竟然还有念什么经文,真真是笑死人,以为佛祖抑或是什么上帝真主的能保佑他们吗。结果他们还没念完,咱们这边就已经打了两三次排枪了。”

    “这结婚生孩子早到底是好啊,我那孙子,现下才十岁,跟你家那孙子可是整整差了十年啊。”

    “皇上,这要说起来,还是您定下的那个什么十八岁才算成年,才能结婚生孩子的规矩给闹的。若是按照前明时候的规矩,哦,不,应该是万历朝时候的规矩,这十五六岁就当爹的小子可是有的是。”

    “这规矩不能坏,虽说咱们现下四处移民,正是需要人口的时候,可是这人的素质也是需要的。不到年龄,结婚生的孩子,那就会有隐疾,这个你不懂。”

    “皇上英明,不过老臣还是有句话,总是想说,却是没有机会。今儿个趁着皇上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