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一个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如同劳动致富一样,为什么就不教会大家、努力寻找一个生存的办法呢?”
“官僚主义害死人,有时候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书生误国这句话是有点道理的,有些所谓的专家说起来是为了人民,其实是对人民的极不负责,不从根本上途径上解决问题,一味地追求短期效果,那么实质上就是在逃避,就是在敷衍,就是在推卸责任,而长期的看,带来的灾难是严重的,试问那些个专家教授的,他们要是本着这种短平快的信念来教书育人的话,基础的东西倒是没有了,我难以看到学术界的未来是怎么样的美好。”
赵文说着有些激愤,就笑说自己有些过了,像是在参加辩论会,果琳摇头说:“不是啊,我觉得书记你说的很好的,你没听说过那些话吗,如今的时代,教授摇唇鼓舌,四处赚钱,越来越像商人;商人现身讲坛,著书立说,越来越像教授。”
赵文听了就笑,说果县长的话很有道理,的确是这样,学术的东西,看的太多,就会不接地气,让人浮夸,很容易将人的思想变成空中楼阁。
果琳就说:“书记还是叫我果琳就好。”
赵文就嗯了一声,果琳说:“从前喜欢看一些理论性的著作,后来喜欢看散文,诗歌,这会,我只喜欢瞧一些通俗文学,感觉简简单单的,自然而又亲切。”
赵文点头:“果……果琳,你说的对,其实我也有同感,要是认真的说,真正能被大家接受,能够影响民间价值观的倒不是那些什么教授专家的学术巨作,不是什么四书五经春秋典籍,因为能读这些书的人毕竟是少数,纵观我们的历史,其实芸芸众生,大家喜闻乐见的都是些通俗文学名著,包括民间传说、民间故事、神话演绎,往往是它们在发挥教化作用,这些通俗的东西在广义上来讲都是文学,是它们在引领着我们的民族精神向前,而不是那些所谓的专家教授的鸿篇大作。那些都是一些拿着工资吃饱了没事干,或者是别有用心为了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者是为了某一个执政者的需要才专门泡制和断章取义搞出来的脑袋被夹门缝里的馊主意。”
果琳听了就笑,说:“书记你说的对,确实是这么回事,其实我发现凡是过去的小说,准确的说是通俗小说,那些作者在写作的时候也会带着教化的目的去写,无形中就起到了潜移默化世人的作用,因为中国是一个传统教化伦理的国度。人心向善。这个总是主流。”
“ 奴才好用没有用,人才有用不好用,真正的大才,是不会胡乱说话的。因为他们的道德与理念约束着他们的良知。违心和有悖于常态的东西。是被他们唾弃的,所以有些古人往往总是喜欢归隐山林,有的是觉得大才难以施展。有的是对政局极度失望,不过,放到现在,估计他们只有来大王县了。”
果琳又笑,说:“书记你太悲观了,大王难道就是穷乡僻壤?不过你骂的也痛快,奴才好用,也有很多人在用才对。”
赵文就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说:“我叫你果琳,你叫我赵文,好吧?”
果琳就点头,赵文说:“越是对别人傲慢无礼的人,往往越是内心掩藏着自卑的人,再不然就是那种愤世嫉俗却又无可奈何的人。有些人看起来愤世嫉俗的,看起来这也懂那也懂的,其实他们什么都不懂,要是真的有机会将他放在一个位置上试一试,只能有两个结果,一个是和他曾经厌恶的对象随波逐流才得以顺风生存,另一个就是把事儿搞得更糟,即使他本意并非如此。”
“所以,一个人喜欢读书,就作个真正的读书人,一门心思只做学问,别东想西想的,对着什么事都指手划脚。”
“对一门学问精通,并不代表着对世上所有的知识都了然于胸了,一个人可以是某一方面的专家,但并不是说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