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1章 武惠妃死(第1/2页)  盛世:长安城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张九龄被贬之后,李林甫又把矛头对准了上次侥幸躲过一劫的太子李瑛。

    之前,驸马都尉杨洄诬陷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与太子妃兄驸马薛锈准备合伙杀掉寿王瑁的事情,在玄宗心里就是个疙瘩。

    当初如果不是张九龄拦着的话,估计三庶人当时就死了。

    现在张九龄已经远离长安,李林甫又去跟玄宗说,当初的事情一直拖着也不是个办法。

    请玄宗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同时还强调了一下,这是玄宗的家事。

    武惠妃原本就和李林甫结成了同盟,弄死太子对她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最大的好处就是也许她可以像她的姑奶奶一样,把持朝政、成为一代女皇。

    她也在玄宗旁边吹耳边风。

    玄宗这个时候正是最宠信武惠妃的时候,武惠妃说什么,他基本都会满足,于是下定了决心。

    四月二十一日,玄宗下旨,以“家事“为由,废除了李瑛、李瑶、李琚的爵位,贬为庶人;把薛锈流放瀼州。

    没两天,李瑛、李瑶、李琚三人被赐死于城东驿,薛锈赐死于蓝田。

    老五李瑶、老八李琚两个倒霉孩子出了名的勤奋好学、有才识,就算当众说了一些大逆不道的话,也罪不至死。

    而且,那明显就是诬陷。

    全国人民都知道,就玄宗一个人看不清。

    百姓对大唐政权的信任度又跌了一些。

    五月,玄宗为了增强边防军事力量、保证四海安定,让中书门下与诸道节度估算衡量军、镇闲剧利害,审计兵防定额。

    然后在应服兵役者以及外来户之中召募丁壮,充边防军。

    这次招募边防军应该算是职业兵,不仅分给他们住宅,还会跟他们分一部分田产。

    如今的边军制度,侧面证明府兵制已经渐渐被募兵制取代。

    转眼到了七夕。

    常年驻扎在边疆,对这些民间狂欢的节日,根本就没有什么概念了。

    但是今年的七夕,让我格外印象深刻。

    李林甫凭借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在朝堂之上游刃有余,连带着把朝堂上的风气都弄坏了。

    文武百官争相阿谀奉承,整个朝堂乌烟瘴气。

    大理少卿徐岵跟玄宗说:

    “现在天下共有五十种死刑,大理寺典狱一直都被传杀气太重、连鸟雀都不愿意栖息在附近的树上。”

    “如今,书上不仅有鸟栖息,还有鸟在上面筑巢。”

    文武百官纷纷附和,联名以“几致刑措“上表称贺。

    “几致刑措”值的是谓刑法几乎搁置不用,这出现在汉文帝时期;那个时候,政治空前清明,百姓安居乐业,打砸抢等暴力事件几乎没有。

    可是唐朝这两年天灾人祸不断,怎么看也跟“几致刑措”这个词不沾边儿。

    玄宗就喜欢听好话,觉得这一切都是李林甫的功劳。于是封李林甫为晋国公、牛仙客为豳国公。

    皇帝滥赏宰相至此开始。

    今年年中,国家开始干预经济。

    原因是这样的,关中农作物太多,供大于求,但是丝绢供不应求;江淮地区农作物供不应求,但是丝绢供大于求。

    关中最主要的农作物就是菽粟,即豆子和小米;这里泛指农作物。

    但是关中饲养蚕的非常少,绢布全靠贩卖掉农作物之后,把所得的利润购买另一种。

    国家准备宏观调控,顺便还解决江淮苦变造;来回运送,浪费人力物力。

    而且长途运输非常的麻烦,而且途中还有损失。

    于是有人跟玄宗建议,由国家出面把物资调换。

    把关中的粮食掉往江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