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02章引子2(第1/4页)  兼并日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兼并日志引子2

    《国有企业的前生今世和明天》

    1、国有企业的历史沿革

    企业是最底层的经济细胞。自从产生商品经济,就产生了企业。根据企业性质,过去大部分是个人的,也叫个人企业。当然相对个人投资企业而言,政府或地方投资的企业就要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在历史上就存在,比如在古代的近东地区,铁器冶炼作坊很多都是政府控制。到了20世纪30年代全球爆发危机、特别是二战及战后,政府对经济的渗入开始加深,当时有名的国有企业很多。

    2、为什么要建立国企?

    成立国有企业主要是利用政府的垄断地位,集中资源和权利解决市场失败问题,包括自然垄断和生产的外部性,比如环境污染。一直到1979年英国撒切尔夫人上台之前,西方国家讨论的结果是,政府应该控制电信、邮政、电力、煤气、航空和铁路等领域。一些政客还鼓吹政府应该控制关键性的制造业,包括钢铁和国防。在发展中国家,很多政府直接建立银行。出发点是控制资本来促进经济发展。

    上个世界40、50年代苏联的“成功”给许多发展中国家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3、中国国有企业的建立

    中国大规模建立国有企业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的,通过政府直接投资、接管敌特伪产,仿照苏联模式,建立起大规模国企,后来又实施公私合营,一大批中小国有企业普遍建立起来。国家对国有企业实行计划统一下达,资金统贷统还,物资统一调配,产品统收统销,就业统包统揽,盈亏都由国家负责,国有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但,那时候,中国是高度计划体制,百废待兴,商品消费都在生长期,国企的日子很好过。

    4、进入商品市场期的中国国企

    从七十年代末,企业首先进入了商品市场期(中国特色市场初期),商品市场是市场发展的必然阶段。这时期,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生了某些实质性变化,那种完全指靠国家吃饭过日子的企业已很少见了。

    在商品市场中首先进入的是消费品市场。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又放开了大多数投资品价格。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国企大面积陷入困境。中国国有企业经受了商品市场的竞争洗礼,产生了一系列后果:国企绩效差的负面特点被全面暴露;一是决策缓慢、决策失误多、决策跟不上商品市场节奏;二是冗员多,大锅饭成为国企内部管理的羁绊;三是历史包袱重,退离休人员多,成为严重负担;四是信贷短缺,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导致三角债成为勒在企业脖颈上的巨大的绞索;五是人们开始追逐利益,内外部勾结利用国企管理漏洞,蚕食国企利益。

    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经过艰难地三十变革,大量淘沙,在今天,中国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有大公司、大集团,放开搞活了一批国有中小企业,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经济效益明显,为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5、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程

    改革开放以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企业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按照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方向,先后在国有企业推进了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利润递增包干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试点,调整了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进一步明确了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为企业进入市场奠定了初步基础。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党的******报告提出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明确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