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六零章:李元吉的大招(第2/3页)  唐朝最佳闲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民,朕是你们的父母。

    朕无法接受这么大的伤亡,朕无法接受如此多的家庭失去儿子,失去父亲,失去丈夫。

    所以朕又在思考,是统兵的将领无能?还是训练你们的教官不行?亦或者你们自身的问题?

    朕想了很久,都不是,你们已经做的足够好了,没有做好的是朕,此事错在于朕,朕没有能够为你们提供更先进的装备,更全面的医疗,还有其他很多很多的东西。

    一万六千八百九十九人的阵亡将士中,有一半以上是死于战后,他们的死,错在于朕。

    可人死不能复生,朕便是痛心疾首,也无能为力,而现如今唯一能做的,就是想更多的办法,为诸将士们提供更多的保障,等将来以后在上战场的时候,能不受伤最好,受了伤的,也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不再出现同样的错误。

    牢骚的话朕也就不再多说了,你们这些还坐在这里的将士,必定会被历史所铭记,朕也不希望那些战死沙场的将士会被历史所忘记。

    所以朕让人打造了他们的灵位,并且在背后写上了生平,可仅仅只是一个灵位,这还远远不够。

    他们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为了大唐的黎民百姓,奉献了自己的生命,大唐也应该倾尽一切,竭尽全力的去保住他们最后的东西。

    朕会命人在太极宫前修建一座宫殿,用于供奉祭祀这些战死的将士,他们,将与大唐同在,与万民同在,万世永存”

    李元吉的话被一句句的传了过来,老实讲,作为一个后世人,在听到这一番话的时候,最多也就是微微激动一下。

    因为这种客套话,政治话听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哪怕只是一个普通的百姓,也并不觉得这话有多么的令人激动。

    可这是在唐朝,说出这话的是皇帝。

    君权神授,皇帝即为神,皇帝的任何一句话,都代表着一切的绝对。

    还是那句话,远征军的伤亡到底大不大?

    他们都不是第一次当兵,很多人就是从老府兵转过来的,以前也打了不少的仗,哪一次的战争能比这次更顺利的?死人更少的?

    他们为什么会打的这么顺利?死人这么少?

    是敌人太弱了吗?还是自己占尽了优势?当然是后者。

    火箭炮,投弹车,手雷的大量应用,不仅仅击垮了吐蕃军的士气,更是彻底的击垮了他们抵抗的信念。

    在大兵团的战斗中,唐军的损失反而是最小的。

    而这些伤亡中,大多数来自于后勤,来自于执行侦查,扫荡任务的小股部队。

    换句话说,大兵团作战唐军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是足以压倒一切敌人的,而小股部队的作战,在手雷的帮助下,战斗力也比之前强了不少。

    平心而论,这个结果是可以接受的。

    他们的悲伤,只是因为战友的离去,而不是因为损失太过惨重。

    可皇帝却将所有的罪名都背在了自己的身上,可这是罪名吗?根本不是,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如果说会继续加大对武器装备的研发,增强唐军的战斗力,尽最大可能保证他们生命的决定能让所有人都满意的话。

    那么后面的那个决定,修建一座宫殿用来祭祀这些战死的将士,这句话可是彻底的说到他们心里去了。

    在以前,死了的也就死了,很少会有人记起,除了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战友以外。

    但是修建了宫殿就不同了,虽然他们在里面仅仅只占据着一个排位那么大的位置,可终究可以在这里找到关于他们的痕迹。

    而修建在太极宫前,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只要大唐还在,未来大唐的皇帝,每年都要前去祭祀一番。

    这又意味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