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七七章:改变(第2/3页)  唐朝最佳闲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皇帝直接掌控的,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无权插手,也没有胆子去插手。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他们的担忧将会是毫无意义的。

    技术型人才,混的再好也不过是科学院的负责人,而科学院本就不受他们掌控。

    加上那里多为技术人员,搞的也是技术类的研究,跟政治沾不上一毛钱的关系,一个外人想要进去,将会很难,同样的,里面的人想要出来,也同样很难。

    只是,所有人都会错了李元吉的意思。

    或者说,他们只猜对了一部分。

    化学类的人才,才是一个时代最高端的人才之一。

    因为他所涉及的方面非常广,农业方面,能够大幅提高土地肥力的复合肥料,这就需要化学人才去完成。

    商业中运用的就更广了,所有你能够想到的行业,都离不开化学的支持。

    而军事方面的作用就更加明显了,他们不仅可以改良火药的威力,还可以通过研究去发现,去改变钢铁的质量,用这些质量更好的钢铁,去制造更厉害的装备。

    因为现在什么都没有,所以才觉得化学是这么的重要,重要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但是在后世,则是因为什么都有,所以才让人觉得化学好像并不重要,至少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可如果能够静下心深入进去了解的话,就会发现根本不是这样的,化学已经深入到了每一个行业,甚至包括了纺织这种行业。

    只是在取得真正的成就之前,李元吉并没有计划将这件事情纰漏出去。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李元吉招收的这些学生,才是未来大唐的重中之重,他的级别甚至超越了科学院。

    因为科学院属于科研机构,这些人虽然也是一样的,可他们的主攻方向却是各种材料,甚至可以毫不客气的说,科学院所能取得成就的多少,要看这些材料的质量如何了。

    虽然这次的会议让这些内阁成员们没有准确的猜到李元吉的心思,但也并非完全没有好处。

    比如说,李元吉的警告,使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

    虽然这个意识并不是特别的深彻,但在这次的会议过后,这些内阁成员们却改变了原先的想法,逐渐的将精力从农业,转变为了工业。

    不管其核心思想到底对不对,至少这种做法是有益于工业化推进的。

    而接下来所直接带来的影响,就是内阁很快便拿出了一个精准的方案来。

    距离内阁成员刚刚开完小会不到四天的时间,便到了下一次内阁会议召开的日子。

    而在短短的四天时间内,十几位内阁成员便拿出了一个大体的方案。

    而在制作这个方案的时候,他们这才意识到,其实李元吉早在几年之前就已经在布局了,只是当时并没有人看出这是在布局,而是在单纯的以为是朝廷有了其他的收入,所以想给百姓减负。

    “陛下,最近这段时间臣等讨论了推进工业化进程的一些问题,其中发现了一些制度性的困难,所以对其进行了一些总结,并且拿出了一些初步的意见。”虽然房玄龄不再兼任吏部尚书这个职位,但在内阁的地位也依旧没有改变。

    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李元吉没有这个想法,否则的话,取而代之的,必然是萧瑀。

    而萧瑀对于这些也并不在意,他是属于那种你给了我就干好他,你不给我也不会去抢的人,这种性格让很多人都喜欢,但也让很多人都讨厌。

    “首先,发展工业化最大的难点在于资金和技术,现在商人们更多的还是甘愿于零售贩卖,思想还未彻底的转变过来,加上投入资金太大,又没有技术,所以这也限制了工业化推进的进程。

    对此,内阁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