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一九章:泛海远征(第1/2页)  唐朝最佳闲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神元六年,正月二十一,晴空万里,微风。

    正月二十一,换算成阳历是多少呢?

    鬼知道。

    为了渡海远征,王玄策在此已经准备了近四年的时间,除了中间去了趟吐谷浑,去了趟吐蕃,耽误了一年的时间。

    其余的三年时间,王玄策一直待在这里。

    而待在这里也并非只是一味的训练军队,事实上,参军最苦的是第一年,因为在这一年需要经历大量的训练,以前从未接触过的训练,白天练,晚上练,做梦都是在训练。

    第二年的时候已经习惯了,而且训练的强度较之第一年也有所下降。

    到了第三年开始,后面的只是阶段性的训练,其余的大多数时候,都是在保持状态般的训练。

    因为到了这时候,该会的,将士们也已经学会了,剩下的就是在漫漫日夜中不断的去重复,加深记忆,让这些动作深深的埋入他们的内心。

    募兵制的坏处在于开销太大,好处在于两年过后,每一支部队拉出来,跟以前的军队相比,都是精锐,他们所欠缺的,只是一场实战经验,只要能够上战场,要不了多久,就会蜕变成一支百战之师。

    第一年的时候,王玄策的大部分精力还是放在军队上。

    但是自第二年开始,王玄策的精力就已经转变了方向,因为他发现了一个异常的现象。

    到了第三年,这一现象继续在重复着,然而这一年他却并未在这里呆着,不过并不影响他的安排。

    再次回到海州以后,王玄策便将三分之一的精力拿来研究这个事情。

    那就是风向问题,通过自己让人的记录,通过水师这几年的记录,再通过民间大量的走访调查。

    最终让王玄策得出一个结论,每年十月末左右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末,这中间的四个月时间里,无论什么时候,船舶想要北上,都是需要迎风的。

    而四月末到八月末这段时间,大海就会间接性的抽风,大多数时候都会很安稳,但抽起风来,就连水师战舰,都不得不停靠在码头,将数百艘战舰连成一片来抵抗这能将人吹飞,能将船打翻的大风。

    而在这两个季节中间的几个月,相对而言几乎是顺风顺水的,有风,不会太大,甚至是无风,极其适合远征。

    正月十五以后,海面上的风力明显的减弱了,一天比一天弱,甚至连渔船都可以在近海地区进行捕鱼作业而不用担忧什么了。

    再一次印证了王玄策的猜测,于是,大军出征了。

    一万二千多陆战队将士,加上上万的水师将士,驾驶着上千艘战舰运输舰,护送着足够三万人使用半年的物资,浩浩荡荡的出了海。

    场面之大,令人望而叹之。

    战舰的速度很快,快到令人单单只是看着就会流口水。

    不过再快的战舰,在这个时候也是没用的,舰队航行,航速只能与最慢的战舰相同,否则的话,运输舰就会脱离战舰的保护。

    当然,庞大的舰队中,还掺杂着十几艘空载的渔船,确切的说,是改装过后的渔船,没有火炮作为火力,提拉渔网的转盘上,被挂着一艘小小的木船,船上配备了大量的救生衣,竹筒制作的那种。

    此次的出航任务,这些渔船担负着救援工作,一旦有那艘战舰出现了问题,这些渔船就要是前年的时候,因为这已经是他们来到这里的第五个年头了。

    禁军才来了多久?满打满算,不到四个月的时间,而且还是第一次登船,在海上感受这种虚无缥缈的感觉。

    “如果能够直来直往的话,感觉会好很多,只是有些疑惑,这么来回不断的走之字路,在海上又没有任何的参照物,就不怕迷路吗?”刘里提出了自己的疑惑,船上的颠簸只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