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四零章:为太子保驾护航(第2/3页)  唐朝最佳闲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事情的本身。

    它属于一个国家福利政策,而国家若想通过这种福利来收货人心,那么持之已久就很有必要了。

    但是如此一来,时间久了又会让百姓形成依赖,或许现在没什么关系,可一百年后,两百年后呢?谁又能保证大唐永远都是这么的强盛?谁又敢保证,大唐不会出现任何的危机?

    如果再来个年的灾荒,大部分区域绝产的话,常平仓内没有存粮的话,又该怎么办?

    一但百姓形成了这种意识,当某一年突然不发了,他们就会觉得朝廷变了。

    怨恨不至于,但对于朝廷而言,这绝不是一件好事,平时还好说,一但灾年,问题会一下子全部出来的。

    “此事年后朝会再议,三月前拿出个方案来!”李元吉继续说着。

    这不是一个内阁的事情,也不是他的,不是太子一个人的事情,这需要整个朝廷参与进来,对整个计划进行更详细的探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平衡的机制,以避免让百姓形成依赖,从而对朝廷形成怨恨。

    日常的点点滴滴,到了关键时刻,就会显出他的重要性了。

    玄武门事件,就是最好的写照。

    李世民虽然登基了,可他很不得人心,如果可以但说无妨的话,恐怕李世民在大唐的支持率,甚至不到百分之十,或者更低。

    因为他的身份,因为他的行为。

    同理,因为李世民做了这件事情,引起了百姓的不满,所以李元吉因祸得福。

    太子李建成死后,更多的百姓希望李元吉可以站起来,推倒李世民,从而当上太子,当上皇帝。

    不但百姓们如此,其实朝中大多数官员也是如此的想法。

    不然的话,李世民为什么要搞精简朝廷?难道朝廷真的穷到养不起这些官员了吗?还是因为这些官员都是昏庸之辈?

    都不是,事情的真相是,这些官员并不是真心支持李世民的,因为李元吉没死,因为李元吉在外做出了成绩,让他们有了对比,所以除了李世民的嫡系以外,朝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大臣,都在心中期盼着李元吉的回归。

    百姓,大臣,都是如此。

    这也就是为什么李元吉可以如此顺利的接管朝廷的原因,有百姓的支持,有大臣的支持。

    天策府的老将,为何会反戈一击?

    其中不乏一些忠义之士,但在生死面前,在大义面前,他们有一部分选择了支持李元吉,因为当年的镇北,各种方面都超越了朝廷。

    加上强大的军事实力,以及,军方内部,也并不是完全支持李世民的。

    所以就有了这个结果。

    李元吉不是一个权力欲望特别强烈的人,如果可以,他希望现在就退位,然后好好的去享受人生,这也是他这么早培养李承光的原因。

    另一个,则是李元吉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给后代树立一个榜样,或者说是立下一个规矩。

    在古代历史上,每当权力的更迭,这一时期总是很混乱的,可以说权力每更迭一次,朝廷就要大伤元气一次,十几次,几十次的元气大伤,国家最终还能存在吗?

    有没有一个永恒的存在?

    不知道。

    至少在李元吉穿越之前,是不存在的,没有一个朝代可以逃脱这一定律,尽管每个朝代灭亡的原因都不一样,但在李元吉看来,其实根本原因都一样。

    现在,他也想改变。

    李承光的这个提议,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在李元吉的计划中,到他成年之前,还会再有两到三次类似的提议。

    也就是说,李元吉希望在李承光登基之前,就能有足够的威望和百姓去支持他登基,这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