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三十一章 弥补差距(第1/2页)  工业民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随着阿特拉斯公司向林强生开放越来越多的技术和细节,渐渐的两方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了。

    南非人有自己的地下渠道,可以从西方购得较为先进的军工级加工设备,为掩人耳目林强生在南非成立了一家螺旋桨飞机工厂,买了几架老旧的二战时期的螺旋桨飞机摆在公司里,一边招募了一些本土的工程师,一边通过南非人的渠道进行转口贸易。

    表面上林强生真的要和南非人共同联合搞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可实际上林强生每通过他们进口的机器设备都多订购了两份,在合适的时候运了国内,只有国内才是最令人放心的。

    南非目前的社会环境非常糟糕,外资企业大规模撤离,工厂停工黑人不断暴动,连普通的南非白人也有很多想着离开这个国家移民到平静的欧美国家,想要干点什么南非政府已经管不过来了。

    另外,丹尼尔对于林强生通过他们订购设备是非常欢迎的,他们家族从中不但可以赚取大量外汇,而且随着林强生拿出来的资料越来越多,好多新材料新工艺也需要研究,这就需要订购一批新的实验设备和材料,有了林强生投资,原本捉襟见肘的飞机研制更能加快速度!

    林强生把自己掌握的发动机技术拿出了一些交给了丹尼尔,涡扇6和涡扇6改、还有斯贝发动机,不但向阿特拉斯的技术小组提供了设计资料,而且还向南非人提供了一小部分材料配方以及工艺制造技术。

    丹尼尔则向他提供了先进的航电系统、飞控系统和液压系统,这些第三代战斗机的重要技术指标,南非虽然自己制造不了,但是他们可以通过地下渠道弄来实物,而且他们还对这些技术进行了一些研究实验。双方经过多次磋商,一项项的讨价还价交换技术。

    一个月后,也就是十一月初。南非正经历着干旱的夏季,林强生又来到了阿特拉斯公司。他的工厂已经建立起来了,很顺利,收购了一家基建还算不错的工厂,把设备拆走搬空,而后这家工厂改造成了一家螺旋桨飞机厂。

    国内先后调来了两批航空技术人员,共24人,组成了机体设计与动力研究小组,这是第一批。以后还要陆续来人,要组成航电小组、飞控小组、液压小组等等;此外还有直升机研制部门也需要技术人员,这些人将来自已经下马的直7项目,主要是来自哈飞直7的研究小组和相关院校毕业生。

    1967年1979年直7直升机进行研制,在设计过程中严重超重,达不了上舰要求,最终项目下马、被直8取代。1979年6月28日,国家决定直7重型直升机研制工作停止.其原因是由于国家财力有限,不可能同时投资研制两种重型直升机,为了全力确保由江西景德镇直升机厂承担研制直8型直升机项目。直7直升机只得为直8让路,从而宣告了直7重型直升机的夭折。

    这些技术人员就包括几位工程师和一线技师,都是航空技术人才。也都算是可以相信的人。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先前在哈飞的直7研究单位工作,直7项目下马,重型直升机的研制计划最终全部转移到了景德镇和昌河,而哈飞参与过直7研制计划的相当多的有技能有学识有经验的技术研究人员无所事事,有人为了养家糊口,还真的走上街头卖过茶叶蛋摆过地摊,没有项目的研究人员的生活是惨淡的,这年头研究人员们到了社会真就没什么技能,很多家庭经济困难。连吃饭都成问题了,可想而知生活的艰难!

    这一次东星集团大规模招募航空技术人才。也在航空工业部门内掀起了轩然大波,其中哈飞就有不少人被招进了东星集团。

    先前这家企业在电子行业、机械行业的招聘。让好多技术研究员们羡慕不已,因为被这家中外合资企业的职工待遇确实不错,在这家企业搞技术研发,一线研究员保底工资就是数百元,科技带头人甚至还能拿到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