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情诗,还上了大中小学生课本。
而那些批判的人,大多数都湮灭在了历史洪流中。
作为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朱海珠对这种偏见深有感触,也很反感。
为什么诗歌到现在不流行了?
为什么曾经发行量在文艺刊物中能排前列的《诗刊》,没落到一个月五万的量都卖不动,有时候还得收回来不少?
还不就是因为不够让广大小年轻们喜欢,写诗的,无论老的少的,基本全在固步自封,自诩传统经典不思进取么。
而《诗刊》就是当今诗坛,乃至文坛,固步自封不求上进的最典型写照。
自己不求变也就算了,还不允许别人变,但凡有敢于独辟蹊径的,都觉得不符合传统,这不可笑么。
要不是《诗刊》是国内诗歌杂志最后的遮羞布,估计《诗刊》早跟其它经典刊物一样停刊了。
饭碗都不保了,还觉得自己多伟光正高大上,这简直就是脑子里有癌。
如果《诗刊》早点求变,能接受西风瘦马这些人独树一帜的新派诗歌,估计也不会落到现在这个田地。
倒是讽刺,最近上头文件下来了,说你们《诗刊》不行啊,不能再这么搞ià,销量上不去,那就撤了吧,这几位主编大人立即慌了,一天到晚逮着他们这些下面的人开会来开会去,研究该怎么提升销量。
好嘛,现在提升销量的方案讨论了出来,也付诸实施了。
作为他们迈出的第一步,丁宁一条微薄,帮他们带来了这么多销量,本来是很成功很完美的一个开始,应该庆祝才是。
可他们也不zhi dào哪来这么多唧唧歪歪,没点要感谢的心思也就算了,还看不起人家是唱歌的,这嘴脸真让人作呕。
当然,这些牢骚和嫌恶,她只能藏在心里,谁让他们是主编。她只是个编辑呢。
打心里感谢丁宁,她拿出手机,给丁宁发短信道:多谢你的宣传,预售很好,破几十年的记录了,有机会请你吃饭。
正在制作《寓言》编曲的丁宁。并没第一时间看到短信,他是马楚急冲冲地找了他,告知他有这么件事后,才zhi dào的。
马楚已经替他回过短信,他又亲自给朱海珠回了个短信:朱老师不好意思,刚在工作,没法看手机。很高兴能帮上忙,也很高兴能被朱老师肯定,希望能有机会继续合作。
瞧瞧人家粉丝上千万。挥挥手就有上万人响应号召的人多谦虚,朱海珠看到短信,对丁宁好感倍增,暗忖着找机会一定要当面见见丁宁。
自己给《诗刊》带去了惊人的销量,并没有让丁宁有多高兴。
因为,给朱海珠回完短信后,他被马楚告知,他被黑了。还被黑得很惨。
大概是他最近风头太盛,得罪了很多人。也损害到了很多人的利益。一场庆功宴后,看好他的,和贬损他的,都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现在,网上黑他的声音随处可见。
海角论坛,一个标题为“扒一扒最近某位歌坛红人”。看似扒他隐私,实则用真两分假八分的信息黑他的帖子,短短几小时时间就被顶了上万层,还被转载得到处都是。
这帖子,用心险恶。而且极度扭曲事实。
比如,说什么他高中时在学校里早恋,行为不检点,影响恶劣,险些被处分。
早恋是有,但行为不检点要被处分,纯粹是瞎扯。
他那时候完全就是一个“goodgoodstudy,daydayup”的三好学生,往人家姑娘家跑,都是一门心思冲学习去的,连人家姑娘的小手都不敢摸几次,影响恶劣个毛线啊。
再有,说他大学和同学关系恶劣,家境贫穷却极度爱慕虚荣,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