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章 一官半职(第1/3页)  神话明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次赌约,两种收获。除了星棋,还有宝图。

    朱允炆合上宝图,化成卷轴,递给卫龙,笑吟吟地说:“眼光着实不错,分析很有道理,几乎与国师不谋而合!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啊!”

    “哦?国师也曾推演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当然要提前推演了!”

    “愿闻其详!”

    “大体上,与你的分析相似,只是小队的十二名成员,尚未落实,有待商榷。”

    “有问题吗?”

    朱雨铃接过话头,说道:“到目前为止,其他人选均无问题,只是欠缺一位关键的向导!如果没有合适的向导,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势必处于四面楚歌的险境,势将遇上不可预知的危险,势将造成极大的阻滞,不利于大本营的局面开展!”

    ——说是向导,其实是带路党,确实很重要!

    卫龙心中暗笑,随口一问:“向导?需要什么样的向导?有没有具体的人选?”

    “已经有一名预定的人选!他姓郑,名森,字明俨。据说,自幼才思敏捷,聪明过人。后来,改名郑成功,被南明的隆武帝赐姓朱,人称‘国姓爷’!可惜的是,东厂的档头与锦衣卫的番子找遍了闽建行省,也找不到踪迹。”

    顿时,卫龙哑口无言。

    由于忆字天赋,卫龙记得原时空无数的知识和资料,包括郑成功的出生年月、家庭成员、生平事迹,却一个字也不敢泄露。

    突然,卫龙眼珠一转,故作疑惑地问:“找不到郑森?这怎么可能?会不会不在明国境内?”

    “不在明国,能在哪里?”

    ——在倭国!

    卫龙记得很清楚,郑成功是混血儿,出生于倭国的长崎县,直到七岁才返回明朝、拜师学艺。

    卫龙继续装傻:“我只是猜测而矣,并没有确切的想法,甚至连郑成功的名字也是第一次听说。想想看,以锦衣卫与东厂的能耐,简直无孔不入,为什么找不到有名有姓的大活人?”

    这一句,矛头隐隐指向王振,责其尸位素餐,不尽职守。

    王振闻言很不爽,脸色一虎,冷冷地问:“为什么?”

    “一,郑森隐姓埋名躲起来,谁也找不到;二,郑森根本就不在明国,想找都不可能!”

    想起手下汇报的一则消息,王振的双眼骤然一亮,说道:“陛下,榜首所言极是!该死的郑森很可能不在明国境内,以老奴之见,应该尽快派出〖市舶司〗的船队,联合民间海商,去倭国寻找!”

    朱元璋一愣,问道:“倭国?为什么是倭国?”

    “根据档头与番子得来的消息,郑森的前世父亲,名叫郑芝龙,曾在倭国经商,并且娶妻生子。如今,锦衣卫与东厂联合办差,却始终查不到踪迹,其中必然有原因!”

    朱元璋若有所思,说出猜测:“你是说,今世的郑成功,像前世一样,出生于倭国,却由于未知的缘故,未曾回国报效,仍然寄身于倭国小蕃?”

    “正是!”

    “为什么之前没有向朕呈报,以至于浪费了许多年月?你,如此懈怠,办差不力,该当何罪!”

    扑通!

    王振吓的匍匐跪倒,忙不迭磕头求饶:“万岁爷恕罪,万岁爷饶命!老奴殚精竭虑,一心办差,只是一时没细想,以至于漏掉了番子送来的一张条子……”

    “番子何时送条子?”

    “上个月下旬。”

    “番子的消息,源自何人?是否可靠?”

    “江浙名儒钱谦益。在前世,郑森拜入其门下,他很了解郑森的过往。郑芝龙的相关消息,就是根据他的回忆而得来。”

    “何时查到钱谦益?”

    “也是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