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第2/3页)  三国倾城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笑意。他转头看周瑜,又道:“不过,多亏了公瑾当初率兵支持,不然,这一仗,恐怕我也的确难胜!”

    纵有一千兵马,到底远远不够。孙策先前入历阳东渡时曾写信向周瑜求助,当时周瑜的叔父周尚为丹阳太守,有一些兵马,周瑜得到消息便义不容辞地率兵支持孙策。随后一路跟从他破横江、当利,接着渡江攻破秣陵,打败了笮融和薛礼,转而攻占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屡战屡胜,刘繇节节败退,终于落荒而逃。这时,凭借一路招募积累,孙策的部队已经发展到了数万人。

    “公瑾不敢居功,不过绵薄之力罢了,若非伯符胆量过人,我军又怎能以少胜多。”周瑜笑道。

    孙策豪爽地拍拍他的肩:“跟我你又何必谦虚!”

    周瑜笑了笑,继而沉吟道:“先前你攻取庐江,威名在外,如今又打败了刘繇,想必袁术已是难容,不过,恐怕你也不愿再屈事于他,今后有何打算?”

    “袁术刚愎自用,难成大事。当年董贼作乱,父亲与袁术等人结盟,挽救江山社稷,如今诸侯却忙着拓展自己的势力,袁术自己也生不臣之心,道不同不相为谋。我准备自立门户,继续进攻江东各地,为父亲报仇雪耻,再扫除群雄,匡扶汉室!”孙策义正辞严道。

    “不过,我想让你领一部分兵暂且回到丹阳,一方面,先稳住袁术,毕竟还不是时机与他彻底撕破脸面,另一方面,你驻守丹阳,万一江东难取,也算给我们留一条后路。”

    周瑜点头应道:“还是你想的周到,我择日便启程回去。”

    孙策若有所思:“袁术虽鲁莽,只怕应付他也并非易事。”说完,他用力拥抱了周瑜,不舍道,“可惜你我兄弟二人分别四年,好不容易见了,又要分开,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相遇……”

    周瑜面上看不出情绪,眸中却泛起波澜,他定定地看着孙策,道:“你多保重。”

    “你也是。”

    几日之后,周瑜拜别孙策,只带了简单的人马回到丹阳。

    没想到,还没待几日,袁术竟派了自己的堂弟袁胤来,以“周尚年事已高,当安享晚年”为由,让袁胤取代周尚任丹阳太守,并召周瑜和周尚到寿春。周瑜摸不透袁术的心思,只得随叔父一路北上。

    到了寿春,两人不敢耽搁,第二天便去面见袁术。下人请周尚到偏厅等候,却引周瑜到了前厅。

    周瑜坐了近大半个钟头,袁术才神色慵懒地走进来,看见他,面上多了几分精神。周瑜起身行礼,袁术伸手虚让了一下,一边坐下,一边接过下人递上的茶,也不说话,不紧不慢地对着杯口吹气,用杯盖合着茶沫,不时呷一小口。

    过了一阵,袁术仍没开口,周瑜心下不解,余光一瞥,却发现袁术正借着喝茶的动作,透过杯盖的缝隙盯着他的一举一动,不由一惊,面上却依然不动声色。

    袁术随手放下茶杯,终于懒洋洋地开口:“公瑾从丹阳赶到寿春来,一路舟车劳顿,昨晚可有歇息好?”

    周瑜拱手道:“多谢太守关心,太守安排周全,公瑾万分感激。”

    袁术哈哈一笑,眯眼道:“听闻公瑾与伯符自幼相识,想必也是情谊深厚,伯符出征,公瑾才会亲率精兵相助啊。此次成功击败刘繇,公瑾自然功不可没!”

    周瑜面上并无波澜:“太守过誉了,折冲校尉既能得太守信任,必定智勇过人,周某不过凑巧尽一份绵薄之力,‘功劳’实在谈不上。”

    袁术面露欣赏之情,感慨道:“伯符少年英雄,袁某也十分爱惜他的才华,若是袁某有他这样的儿子,死而无憾啊!”又连连叹息,“可惜文台兄走的早,看不到……不过,伯符这孩子胸有大志,袁某纵是爱重他,我小小寿春也留不住啊!”

    袁术这样说着,眼睛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