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上(第1/2页)  三国倾城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两年后。

    建安三年。

    吴郡。

    两年间,孙策率领孙军攻会稽,降虞翻,破严白虎,平定吴郡;又赶走袁术所派的丹阳太守袁胤,收服宣城以东等地,擒太史慈,平定丹阳。

    孙军势如破竹,风头正盛,一时无二。

    这日,孙策刚从军营回到府中。

    “主公……主公……”老远就传来一阵急匆匆的呼喊。

    孙策喝道:“火急火燎的像个什么样!遇事沉着,就算天塌下来了也给我冷静!我平日里是怎么教你们的,嗯?”

    手下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却喜形于色:“主公……你、你看谁来了!”

    孙策原本冷着脸,不以为意,顺着他手指方向望去,却不可置信地瞪大了双眼。

    “伯符。”

    来人迎风微笑,仿若四月春阳。

    孙策呆立了片刻,猛地回过神,冲上去一把抱住他,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公瑾!”

    周瑜笑道:“刚才是谁说‘遇事沉着,就算天塌下来了也给我冷静’?”

    孙策却破天荒地没有回击他的调侃,依然情绪波动剧烈,不敢相信道:“公瑾,你怎么来了?”

    “怎么,不欢迎我?”周瑜平日虽是不苟言笑之人,可一遇上知心兄弟,面上的暖意却是打心底而生,嘴上也忍不住打趣两句。

    “怎么可能!自八年前起,我孙府大门就随时为你敞开!”孙策春风满面,喜不自禁,“哈哈哈哈真是天助我也!公瑾,有你在,我何愁事不成!”

    两人相视而笑。

    周瑜目光真诚:“伯符,短短两年时间,孙军便已拓展到吴郡一带,着实恭喜!看如今的势头,相信用不了多久,你便能如愿以偿。”

    阔别两年,当初在曲阿告别时信誓旦旦的话语犹在耳畔。

    孙策关切道:“公瑾,这些年,你可好?”

    周瑜将他们分别后他经历的事一一告诉孙策,包括上任居巢,被袁术调遣去淮阴与刘备交战等。

    “袁术胜了刘备,占领广陵郡,在徐州南部也算站稳了脚跟。”孙策正色道,“后来他意欲称帝,我曾发书信劝他不可,他却执意逆天而行,我便与他自此断绝往来。”

    “听闻袁术急于称帝是因为自恃拥有传国玉玺……只是,这玉玺当年为破虏将军于洛阳宫井中所得,又怎么会到了袁术手中?”周瑜百思不得其解。

    孙策沉默了片刻,看着他,似笑非笑道:“你以为,当初袁术借我一千兵马,当真是因为顾及往日父亲与他结盟之情?”

    周瑜猛地抬头,眸中翻滚着不明的情绪。

    传国玉玺!

    孙策点点头,印证了他的猜测:“的确是我给袁术的。”

    周瑜剑眉紧蹙,却不语。

    孙策踱开步子,走了几步,停下,道:“那玉玺是假的。”语气笃定,不容置辩。

    “什么?”

    “当年各方诸侯共讨董贼,进兵洛阳,父亲无意间在皇宫的一口井中发现了传国玉玺,当时几方厮杀场面混乱,父亲并没来得及细看便匆匆收起,待回到家中仔细研究才发现有问题。传国玉玺为当年秦始皇命人用蓝田白玉所镌,方圆四寸,上扭螭虎,正面是李斯以大篆所刻八字‘寿命于天,既寿永昌’。而洛阳井中所得玉玺虽大致无意,但玉料成色不正,带有青烟色调,却并非真正的蓝田白玉,所刻篆体也笔锋粗糙,实为仿作。想必是特意做来打掩护,分散众人注意,争取时间,好转移真正的玉玺。”孙策道,“那些诸侯表面上是为国除害,事实上,人人都想得到传国玉玺,人人都想自立为王。父亲担心假玉玺一事被发现,人心惶惶,使得局面更加混乱,于是一面放出消息玉玺在他手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