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两百八十四节 强大的陇右李氏(第3/4页)  我要做门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有放在心里。

    当然,表面上他还是很谦虚的,微微欠身答道:“侍中提醒,本候省的,必会祥加考虑!”

    但心里面却根本不以为意。

    在汉室只要能打仗,能打胜仗,将军列侯们是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当初,大将军长平烈候鼎盛之时,一门五候,连刚刚出生还在襁褓里的孩子也能封侯!

    大司马冠军景恒侯得意之际,天子派去劳军的使者也能一脚踢飞,理由仅仅是对方带去劳军的牛肉不够新鲜,这位大司马觉得很丢自己的面子……

    甚至连储位之事,他也能一锤定音!

    作为军人,作为大汉帝国现役咖位和地位最高的统兵大将。

    李广利知道,他应该去追求军功,也必须去追求军功。

    更多的胜利,更多的斩首,才能带来更多的权力。

    且,他也不是一个人。

    他的部下,那些忠心耿耿跟随他南征北战的士卒,还有那些不离不弃,为他死不旋踵的胡人义从。

    全部都需要仰赖他从长安争取资源和开战授权来维系他们的生活,来光耀他们的门楣,来增广他们的家世。

    而这些人不是一个两个。

    而是十几万甚至数十万!

    他身系如此之多的期望,肩膀上挑着这么多的人希望。

    他不能也不可以因为别人一两句话就停下来。

    李广利将车师之事就此打住,不想也不愿和张越、刘进争辩。

    旋即他就转移话题,拜道:“殿下臣此来除了车师之事,还有故邳离候、伏波将军、强弩都尉、居延都尉路公博德之事,想要向殿下与侍中陈情!”

    他话音刚落,他身后的那十几个将官就全部起立,齐齐向刘进和张越恭身请愿,拜道:“愿殿下、侍中垂仁德之怀,张公义之道,为路公鸣之!”

    一个年轻的校尉,甚至捧着一份帛书,跪到地上,拜道:“殿下、侍中,此乃居延军民的万人血书,望殿下、侍中过目!”

    他深深匍匐在地,大礼叩首拜道:“路公如今年过花甲近古稀之岁,其发髻苍白,其口齿俱落,其腰背皆弯!”

    “路公自二十五从军,为国家为天子转战天下以数万里!”

    “路公四十岁之前,随大司马骠骑将军征讨匈奴,被创数十处,无一处在背后,为国流血流泪,其宗族有十三人马革裹尸!”

    “四十岁后为伏波将军,南下诛灭吕嘉之乱,定番禹、交趾、珠崖,焚舟于詹耳,越人至今感念其德……”

    “后坐法失候,迁为居延都尉,为国戍边二十年,埋首蛮荒之中,与居延军民同甘共苦,筚路蓝缕,建居延塞,起遮虏障,功在社稷,利泽后人,居延军民感念其恩,号之曰:路翁,为居延之长者也!”

    “今路公老迈,其心愿唯念魂归故乡,埋骨桑梓,居延军民三老等多次为之上书恳请天子及朝堂诸公许之,奈何因小人谗言,竟不得许……”

    “屈子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壹反之何时?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这校尉埋首拜道:“其望殿下、侍中仗义执言,为路公陈情于天子前,乃令忠臣能有荣归之日……”

    这校尉说的非常感人,让刘进都有些忍不住眼眶发热。

    张越更是几乎想要答应下来。

    但理智却告诉他,不能轻举妄动。

    路博德的事情很复杂,牵扯的人物更不是一两个。

    甚至可以说,路博德这个事情,牵扯的不是一两个家族或者势力。

    他将整个汉室新旧贵族全部牵扯进来了。

    历史上路博德为何最后老死居延,甚至埋骨居延?

    讲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