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二十九节 火眼金睛张子重(1)(第3/4页)  我要做门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君讲解贵族、军队和地方的基本情况,以供参谋。

    同时,为储君调查国家现状,研究和分析国家遇到的问题和难题。

    除此之外,这些人还相当于国家为储君设定的一个保险。

    有了这些人,只要储君不彻底令天子和朝野失望,那么天子就很难废黜!

    就像高帝当年想废惠帝,另立刘如意。

    结果,不止士大夫文臣们哭天喊地,坚决反对。

    功臣贵族和元老大臣,也都是宁死不从。

    就连已经彻底归隐,埋头修仙的留候张良,都拖着病躯,重新出山,为刘盈请出了商山四郜。

    为什么会这样?

    难道高帝的元老功臣们,都不知道其实,刘盈性格软弱,优柔寡断,难为雄主明君?

    他们当然知道。

    但可惜,他们已经被刘盈绑架了!

    早在高帝二年,有鉴于秦二世而亡的教训,高帝便预立太子,令太子刘盈坐镇栎阳,同时下诏命令所有在关中的诸侯子弟、列侯功臣子弟,皆‘聚于栎阳,以卫太子’。

    在当时,这自然是很好的政策。

    然而……

    等到刘邦平定了天下,扫平了一切反对者后,打算更改储君时,这个当初的保险就成为了最大的障碍。

    因为,几乎所有诸侯王和列侯功臣的子弟,都已经是刘盈的臣子了。

    刘盈若废,这些人怕是统统难逃一死!

    即使能活命,也将彻底丧失政治前途。

    功臣列侯和诸侯王们,敢舍得下这么大赌注吗?

    答案是不能!

    等到太宗从代国入继大统,便吸取高帝的教训,将储君制度进行改革。

    一方面削弱了储君的强大吸附力,另一方面,又将刘邦的规矩制度化和常态化。

    于是,汉家储君的庶子、洗马、舍人三系统确立。

    出于制衡和分权的考虑,也出于当时的政治需要。

    太宗将庶子的选拔权,给了太常,将洗马的选拔权给了宗正,将舍人的选拔权给了少府。

    以此防止有人一手遮天,垄断储君身边的大臣名额。

    同时,保证了储君身边,总能出现人才!

    这个改革,被历史证明是成功的。

    自那以后,从储君身边,走出了无数名臣大将。

    远的不说,当今天子的庶子、洗马、舍人里,就出了汲黯、司马安、郑当时、王卿、公孙贺等官至三公九卿的大臣。

    更涌现出了两千石以上、关内侯等大将数十人。

    故而储君的庶子、洗马、舍人官,素来被人认为是未来的两千石、封疆大吏和三公九卿的摇篮。

    而这些优秀的年轻人、勋贵子弟和贵族子弟,反过来也是储君本身的保险。

    除非当朝的天子真的无法忍受储君的胡作非为,觉得这个储君要是登基,刘家就药丸。

    不然,他无法轻易下决心,废太子另立!

    因为,废一个太子简单。

    但废太子的同时,将牺牲掉一大批的优秀贵族子弟和官吏。

    先帝废粟太子,就牺牲掉了条候周亚夫,以及无数的优秀青年。

    连魏其候窦婴,也差点被牵连其中。

    这个制度保证了,刘氏政权,能够最大可能的平稳过渡。

    同时,也保证了,刘氏的储君,只要愿意学习,总能成长为优秀的统治者。

    作为已被册封的太孙,刘进自然已经在丞相刘屈氂、太常商丘成等大臣的介绍和解释里,知道了汉家储君系统的运作程。

    他这个太孙,因为没有先例,所以呢,一切制度和规章,都是照抄的太子制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