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六十九节 祷余山之战(4)(第3/4页)  我要做门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战场,于是渐渐向南转移。

    ……………………………………

    站在山坡上,张越看着越来越接近的匈奴骑兵。

    他稍稍的根据扬起的尘土与其后紧随而来的马蹄声,做了些判断:“应该是至少七千以上的骑兵……”

    “啧啧……真是大手笔啊!”

    在难侯山下对峙的时间,张越自然派了许多人对祷余山以南的匈奴集团进行了侦查,他甚至自己亲自带队估算过。

    得出来的结论是在祷余山以南和祷余山下,大约聚集着三到四万的匈奴军队。

    当然了……

    这其中应该包括了大量的非战斗人员!

    可以一战的骑兵,应该不足两万!

    就算在那两万里,也并不是人人都可以上阵的,能有一万左右的主力,对匈奴人来说,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这也是冷兵器时代的常态。

    看着别人吹牛逼,说什么八十万大军,带甲百万什么的。

    其实仔细扒开一看,便会知道,狗屁八十万、一百万!

    能有个三五万就已经很不错了。

    若是有个十来万,便已然是顶级的国战!

    就像当初的余吾水会战,汉匈双方都是号称投入数十万大军。

    然后,真正在第一线交锋的,汉军撑死了也就五六万,匈奴那边多一些,但也不超过十万!

    没办法,冷兵器时代不是工业时代。

    没有火车、轮船、高速公路和飞机可以为后勤提供可靠的保障!

    李广利伐大宛,五万大军出塞,屁股后面跟了十八万青壮,除此之外,还有大批的罪犯、刑徒被送去玉门关,作为运粮民夫。

    匈奴人虽然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只要有牲畜,有奶就可以维系生存。

    然而,牲畜所产的牛羊马等鲜奶,也是需要加工,才可以成为他们的主食的。

    需要进行蒸煮,才可以食用。

    这就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了。

    故而,匈奴人每次作战,都有大量的非战斗人员随军。

    为匈奴军队照料庞大的随军牲畜群,熬制和蒸煮食物,同时还要负责收集燃料,处理各种生活垃圾等等。

    也就是张越这一次北征,因为从呼奢等部,征用到了大量牲畜。

    所以,后勤压力大大减轻。

    只需要乌恒联军,帮忙照看和管理好随军的牲畜群。

    并负责将它们宰杀,烹煮,以供大军食用。

    所以,才知需要几千乌恒人就可以满足这两万多的大军的吃喝拉撒。

    若是像从前那样,打传统的战争。

    恐怕,单单只是为了支撑张越的这个兵团,在远离长城的漠北存在。

    长安方面至少就需要征发三十万以上的民夫、青壮,日夜不停的从太原、敖仓转运军粮支援!

    开支将会大到无法想象!

    即使如此,张越从呼奢等部带来的十几万头牲畜,也被吃掉了大半。

    若想要不饿肚子,就得学习偶像,因粮于敌!

    故而,看到匈奴骑兵的尘土,再听着马蹄声,张越就喜不自胜起来。

    来到这里的匈奴骑兵,恐怕是祷余山之敌的中坚、骨干和绝对精锐!

    吃掉他们,祷余山就只剩下乌合之众,不足为惧!

    哪怕飞狐军不能渡河,张越也可以率军在消灭眼前之敌后,沿着他们来的路,直捣祷余山!

    而祷余山下的那些奴隶和牧民,岂能是汉军的对手?

    这样,就至少可以从匈奴人手里抢到大量的牲畜和奶酪。

    足可保证汉军拥有充足的食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