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九十一章 迁都的理由(二)(第3/3页)  带着空间去种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刘秀知道,他如今继之而起的王朝,如果继续定都长安的话,则发挥的余地甚微。

    另外一个原因,是王朝末期的动乱,对长安地区的破坏。

    王莽统治时期,长安先后数次被攻破,人口锐减,满目荒凉。

    昔日的恢宏与繁盛荡然无存,已丧失了继续为都的条件。

    而刘秀本是南阳的世族地主,他建立政权主要依靠,起自宛洛一带的地方割据势力。

    所以,他必须避开,其它地方割据势力的锋芒。

    待到巩固了自己的根据地c站稳脚跟之后才能再做企图。

    同时,来自北方的少数民族,当时的匈奴人的威胁,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汉王朝天下未定,还没有足够的精力同匈奴对抗。

    此时,选择“退避三舍”未尝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从地理位置看,洛阳地处黄河中游南岸。

    跨伊c洛c涧几条河流,北倚邙山,南对伊阙,东据虎牢,西有崤坂,素有“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之誉。按张华的说法,洛阳是一个恃险防御c虎踞龙盘的地方,“调在中枢,西阻崤谷,东望荆山,南望少室,北有大岳三河之分,风雨所起,四阻之国”。洛阳居天下之中,地理位置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另外,伊洛平原地力肥沃,周围水路发达,漕运便利,可以很好地解决京师的供应问题,使皇帝坐镇中央,遥控天下,集中精力维护自己的统治。

    正是基于以上各种原因,刘秀才最终放弃长安,定都洛阳。历史证明这一选择在当时是明智的,它对于维护东汉的统一稳定c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安居乐业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以洛阳为中心的关东地区由此进入了长足发展的历史阶段,继东周之后,洛阳重又走上了天朝历史政治的前台。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