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19 章(第1/4页)  神朝演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事吃饭,无需主公cāo心了。”百里子明用手虚弱的指了指床边的一些子侄,“尔等务必要尽忠竭力,不得有所差池,否则的话,我九泉之下,定饶不了你们!”

    “老先生,莫要动怒啊!将息一下!”夏正平赶紧阻止住百里子明的动作,“伤了身体,可是不好啊!”

    “臣知道,主公爱才惜才,因而……临死之前,向主公推荐一个人,叫做……贺子先,此人善于农事,万望主公能够善加利用啊!”百里子明呼出了最后一口气,“既是如此,我百里子明,也算是报答了……主公当年将我带出襄州的救命之恩啊!”

    “只是,老臣到头来,倒是有些可惜了。终是不能够见到,主公称帝,统一天下的那一天了,臣……去了,主公……保……重……”

    说完之后,百里子明的双手,缓缓落下,微张的双眼,也逐渐闭了下去。众人看过去时,已经没有了呼吸之声。

    “老先生……”夏正平大哭,声音哽咽。

    刘病已上前探了探,把了一下脉象,几息时间之后,便是叹息了一声道:“百里先生去了!”

    “不……”

    “主公,您节哀吧!”刘病已扶住夏正平,也是无可奈何,“人生老病死,谁也挡不住啊!”

    “父亲……”

    一时之间,卧室之中,痛哭的声音,传了出来。众人明白,百里子明已经阖然长逝,不会再继续为夏正平cāo劳了。是以,一代大家,自此去世,时年六十三岁。

    滚滚长江东逝水,且看一代英雄人物,多少豪杰,竞相折腰,然而终究是抵抗不了岁月的侵蚀,到头来土归土,尘归尘。

    这一日,夏正平决定亲自为百里子明守灵一夜,停朝一次,以哀悼百里子明。及至头七结束,夏正平亲自抬棺,徒步而行,遵照百里子明的遗嘱,葬于蜀郡之东小徐山中。

    九月十二日,小徐山山脚处,哀乐阵阵,哭声动天,夏正平与百里子明三个儿子一道,抬着百里子明的棺木,一步一个脚印,缓缓而行。

    抵达目的地后,夏正平一挥手,众人便是让开,将香案的正中一处,留给了他,香案之后,便是百里子明的大墓。与此同时,哀乐停下,众人的哭声也止住了,静静地等待着夏正平接下来的言语。

    夏正平缓步走到香案前,展开一份明黄色封面的帛书,神色凝重,待得众人安静下去后,他方才高声道:“汉王十四年九月十二日,大夏神朝故太子夏正平有言:昔者,百里子明辅助寡人,积聚粮草,分配钱财……总计十三件事……使得寡人能够……故此,百里子明之功,经天纬地,前朝之人无法相比,是以追封百里子明为太子太保,赠汉王相国、夏昭明侯,赠谥号忠文。即日起,巴州、蜀州各地,建立寺庙祠堂,以彰显其功!”

    这一段悼词祭文,是夏正平亲自撰写的,没有经过任何人的修改,也没有听从任何人的建议,都是他自己决定的。说实在的,这十几年来,百里子明归附夏正平,虽然一直是籍籍无名,但是他的功劳却被夏正平看在眼里。

    百里子明生前掌管钱粮诸事,乃是一个要命的职位,处事极为稳重,且多次化解夏正平的粮草危机。基于这一点,夏正平追封他那么高的爵位及职位,一点都不过分。这些评价,与功劳爵位,都是百里子明应得的。

    言语清晰,没有丝毫的停顿,众人自然听得真切,他们也没有多说,或者是也没有提出反对的意见,皆是拱手:“主公英明!”

    夏正平闻言,叹息了一声,心中似是有所赶出,旋即嚎啕大哭:“百里先生,为何早早弃寡人而去?寡人想要以身后事相托,都寻不到合适的人了!”众人听着夏正平哭得悲切,竟是有所感染,皆是掩面而泣,无不伤感。

    良久之后,众人方才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