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21 章(第1/4页)  神朝演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罢了。

    重点的是,那些占据少量部分的农业发展办法,或者说是发展农业的意义,或者说是,那几句“固民之本,以民为先……”等几句话。

    这些东西,才是夏正平认为重要的事情。至少,他给了夏正平制定政策的方针,让夏正平能够明白制定农业政策的原则究竟是哪些!

    他将这一系列政策制定结束后,便是在次日,召集了诸多官员聚集于政事堂。在处理完政务之后,夏正平便是依据《农政书》的一部分内容,开口道:“今日的最后一件事情,那便是众多农籍之人的发展。我大汉要想彻底富裕起来,真正的在将来能够统一天下,除了要吸收外来移民,奖励生养之外,更为重要的是,立足于我们的本业农业。”

    “我们不重农抑商,但我们要做的是以农为本,以商为辅,从而加快我们大汉诸多百姓的富裕步伐。”夏正平的前世,身为历史系的大学生,自然明白重农抑商的后果,究竟是什么。

    因为从根本的角度上讲,重农抑商,是不符合经济历史发展的规律的。经济是决定上层建筑的第一要素,没有经济,何来政治建筑之说呢?

    而经济优势分为多种多样的,比如现在巴蜀之中的小农经济,处于一种自给自足的状态。但是,这种经济又是极为脆弱的,要是遇到个天灾**,兵荒马乱的时节,经济就要倒退。

    就好比如前几年的那一场旱情,让中原的许多诸侯国国力大损,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小农经济的脆弱xìng。

    夏正平的思想里,自然有着前世关于这些经济内容的研究,自然明白如何应对。重农抑商,是导致小农经济脆弱的根本原因,这也是各个诸侯国目前实行的政策。

    根据夏正平前世的经验,显然这种事情是不可取的。重农抑商到了一定时间后,就会因为其脆弱的xìng质,而导致崩溃。

    事实上,在那一次大旱之中,若不是夏正平想到了办法,有了足够的粮食,最后的结果,也可能是国力大幅下降,和周边诸侯国一个样子了。

    实际情况之下,巴蜀之地,jiāo州之地,南蛮的境内,都是以重农抑商为政策的。现在,夏正平所要做的,就是依据《农政书》中的某些内容,在符合原则的条件下,裁撤农业的某些冗余的体制,以增加商业的比重。

    为了符合实际的发展情况,也为了一种平稳的过渡,夏正平才决定以农为本,以商为辅的办法,进行一下缓冲。

    夏正平要做的,其实是农商并举,而不是重视某一个,压抑某一个。相反的是,他两个都要重视起来,否则的话,他也不会和南方的一些国家,进行通商互市。

    众人听着夏正平的说法,又是听着他的一番解释,皆是陷入了沉思。这些臣工,多是一些执掌农籍之人,管辖着农业诸事的官员,对于农业的重要xìng,自然是极其了解的。

    “敢问主公,您之前设置六籍,对于商籍之人,征收极高的税收。如果现在要以商业为辅的话,那么就必须降低商籍之民的税收比例。但是,一旦这一块税收改变的话,那么就意味着我大汉的钱财税赋,也会大幅度的减少!”有人走出班列,神色凝重,“请主公三思而后行,不要造成无法控制的后果。”

    “张大人担心的是!”夏正平对那人的建议,进行了肯定,“不过,寡人现在所说的商,并不是纯粹的自由商人。”

    “嗯……”众人再一次陷入了不解之中,盯着夏正平,想要知道他接下来想要说什么。

    实际上,夏正平此时此刻,正在引入前世之中,市场经济的内容。不过,这个市场经济,倒是有些不一样。

    他认真调查研究过,当今大汉王朝之地的一些经济结构,尤其是商业经济这一方面。商业经济活动中,自由市场是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