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23 章(第1/4页)  神朝演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资源生产权,自然也要给他们一些好处,以用来安慰他们。

    现在的夏正平,坐拥巴蜀,同时也意味着拥有着这巴州和蜀州之中的铜矿、铁矿,南蛮之地并入夏正平的手中之后,他所掌握的铁矿、铜矿也大为增加。

    实际上,巴蜀之地的铜矿、铁矿,经过数百年的开采,早已经进入了枯竭期。以至于,掌握这些产地的商人,为了达到物以稀为贵的目的,竟是不住的彼此哄抬青铜价格,给夏正平的军队器械补给,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这便是自由市场的通病,会造成盲目的抬价,以至于罔顾消费者的经济水平。当然,夏正平最后是动用了一些关系,才使得价格平稳下来。要不然,当初那一系列的战争,他必输无疑。

    现在好了,有了南蛮之地的铜矿,他原本为资源发愁的事情,也就得到了解决。不过,这南蛮之地的铜矿、铁矿,在夏正平最初占领的时候,就已经被他收入了囊下,那些私商没有分到一杯羹。

    这也是夏正平的高明之处,在最初的时候,他就考虑过官商的问题。如今看来,手中有着大量的铁矿、铜矿,也就不用再发愁军械了。至于那些商人,夏正平是这样安排的,由官商组织人员生产一些民用品,然后让这些商人代替自己售卖。

    当然,这里面的价格,依旧是牢牢握在官府手中的,不给私商任何的可趁之机。这一下子,自然是扫除了私商控制资源等稀缺商品的价格,从而使他们暴富的毛病。当然,也杜绝了价格的不稳定,而出现的一些民众抗击商人的现象。

    说到成立铁、铜的官商,夏正平倒是有些改进办法。这种办法,自然是要从金属的生产方面进行改变。

    铁比铜稀有,因此铁更为昂贵。究其原因,自然是因为铁的冶炼,要远比铜难。正常生活中,用到的并不是纯净的铜,而是青铜制品。冶炼的条件极为简单,但是铁就不一样了。

    毕竟,这个世界,才刚刚出现铁,很多时候铁的冶炼,都存在于探索阶段。为此,夏正平特地成立了百工阁,其目的,就是为了研究铁的冶炼。

    官商想要平抑物价,其根本的做法,就是要让商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下来。这一点,从盐的价格就可以看得出来。以往的郡城之中,买一两一斤盐,那是因为盐商们生产盐可能一斤,就得需要半两银子。而现在的盐,则是十几文钱,就能够买到一斤。海水煮盐、晒盐的成本近乎为零。

    因此,想要降低价格,到头来还是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官商承办铁、铜的生产后,除去供应军队以外,最大的自然是要供应百姓们。往常的青铜、钢铁的生产,流程复杂,经过夏正平的改善之后,jiāo付了百工阁的研究,将钢铁青铜的生产方法,彻底换成新的。

    以至于,现在的汉王之地,这些资源类的商品,早已经是供大于求了。

    自夏正平这样连续几次的不间断的改革,汉王之地的经济结构,已经远远区别于之前的了。因为这一番的改革,夏正平统治之下的地界,早已经是最为繁荣的了,以至于周边的番邦,都来朝贡了。而且,如今的汉王之地,可以说是,民众富裕,百姓安定。

    倏忽时间,已经是五年过去,直至汉王二十年了。

    第十章 劝进

    岁月如梭,时光易逝,容颜易老。这一年,夏正平正好是成为汉王的第二十个年头,也是大夏神朝覆灭的第十六个年头。

    战国时代的来临,让天下陷入了生灵涂炭的局面。异族的入侵,也让一些诸侯国,最终变成了他人的土地。比如说,天下最北边的辽王。

    汉王十七年,辽王病死于对抗新罗王朝的军营之中。由于辽王是突发疾病而死,因为是壮年之时,并没有留下传位诏书,以至于他的儿子,为了争夺王位,不惜发动内战。最终的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