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六章 这宿舍还怎么待啊?(第4/4页)  韩娱超新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这不是春秋时代的思想家们所能够解决的重大哲学论题。

    [原文]

    为学日益1,为道日损2,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3,取④天下常以无事⑤;及其有事6,不足以取天下。

    [译文]

    求学的人,其文饰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其文饰则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又减少,到最后以至于“无为”的境地。如果能够做到无为,即不妄为,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治理国家的人,要经常以不骚扰人民为治国之本,如果经常以繁苛之政扰害民众,那就不配治理国家了。

    [注释]

    1、为学日益:为学,是反映探求外物的知识。此处的“学”当指政教礼乐。日益:指增加人的知见智巧。

    2、为道日损:为道,是通过冥想或体验的途径,领悟事物未分化状态的“道”。此处的“道”,指自然之道,无为之道。损,指文饰日渐泯损。

    3、无为而无不为: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

    4、取:治、摄化之意。

    5、无事:即无扰攘之事。

    6、有事:繁苛政举在骚扰民生。

    [引语]

    本章讲“为学”和“为道”的问题。他先讲“为学”,是求外在的经验知识,经验知识愈积累愈多。老子轻视外在的经验知识,认为这种知识掌握得越多,私欲妄见也就层出不穷。“为道”和“为学”就不同一。它是透过直观体悟以把握事物未分化的状态或内索自身虚静的心境,它不断地除去私欲妄见,使人日渐返朴归真,最终可以达到“无为”的境地。这一章所讲的“为学”是反映“政教礼乐之学”,老子认为它足以产生机智巧变。只有“清静无为”,没有私欲妄见的人才可以治理国家。因而,老子希望人们走“为道”的路子。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