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04.第204章 站稳脚跟(第1/3页)  国家制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飞机上,李院士问季椽:“如果现在让你在研讨会上进行一项研究发表, 你有吗?”

    季椽问:“是哪个项目的研究?可以公布哪些技术?需要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没有任何迟疑。

    尽管这项研讨会来得突然, 季椽目前也没有任何待发表的论文, 但参与过那么多场研究,现在的季椽可以自豪的说, 他只怕自己公布的技术超过国家警戒线, 而不怕自己没有能发布的研究。

    李院士笑起来,用力拍拍季椽的肩:“只要不是和第二核/武有关的技术,都可以发表。下飞机后写个章程给我, 我帮你把把关。”

    他刚带季椽不久, 并没能教他太多技术, 所以也不要求季椽必须在研讨会上如何出彩。但季椽跟着他前就已经非常优秀, 所以他也给他充份的发挥空间。

    如果季椽没有能在研讨坐上发表的研究,他就只是单纯将学生介绍入军工科研的圈子;而假如季椽有,那么他就用老院士的身份, 给季椽拿下一个发表名额。

    要知道, 研讨会上的研究发表,可不是谁都能上的,不仅要有足够的身份和科研成果, 其发表的论文水准也不能低。不仅如此, 最难的是还要面对在场众多学者的质疑, 一旦辩论不过, 研究水平遭到质疑, 很有可能从此身败名裂。但若是得到认同, 自然便声名远播,在科研圈里立稳了根。

    这些结果可不只是为名气,更关系到向国家申请研究经费的生存问题。

    虽然现在季椽只是跟在李院士身后学习,研究经费不需他操心,但将来他出师后独自开展研究项目时,在科研界累积的成果和名声才能让他轻松获得研究经费,而不需要汲汲营营,到处跑关系找门路。

    另一边的宋冀宁是直接被导师要求上台发表一项研究,陈院士很相信自己看中的这名学生,直接对他说:“不要藏私,拿出你的真本事来,要对得起你在苏联的留学生活。”

    他们至今都以为季椽和宋冀宁的所学源自苏联留学时期,倒是让两人省了很多解释的麻烦。

    下机后有专车来接,入住的酒店也是主办方安排好的,在这期间李院士和陈院士把季椽两人留在酒店里写论文,他们自己出门会友,回来时便告之已经拿到研讨会上的发表名额。

    季椽和宋冀宁也已经讨论好要写的技术。

    季椽有很多想要提前在这个时代宣传的军工技术,但过去鉴于他普通人的身份,没有办法拿出这些研究。现今不同了,单是一个“第二核/武”研究员的身份,便不会有任何军方怀疑他的技术来历有问题。

    这么一想的话,想要提前公布在这时代的技术感觉好多,比如战场电磁环境对未来战争的重要性c无人作战系统c智能警卫系统,陆地自动化操作指挥系统等等,都是前世季椽曾参与或阅览过的技术,哪一项都能给军方武装上升一层战斗力。

    谨慎的思考过后,季椽选择以战场电磁环境为论文内容。毕竟自华国研究出电磁脉冲武器之后,明年就是美国,紧跟着俄罗斯c欧洲也在这几年相继研究成功。数年之后,电磁脉冲武器就变成大国都拥有的常备武器,这时候抢先一步,至少能抢先十几年。

    宋冀宁没有季椽考虑的多,他只是单纯就自己的学识,选择了导弹制导的研究。最近跟随陈院士学习爆炸力学,又参与了导弹发射的实验,让他受益匪浅,有不少想法。

    论文是临时赶的,但内容不是,经验不是,实验数据也不是。自初中开始便参与各种实验,使他们都养成了随手记录数据和实验结果的习惯。如今不过是把笔记本上的资料整理汇集,再以论文形式写出来罢了。

    由于是军工界的技术研讨会,尽管大家并没有那么严肃,但开展时还是很正式。会场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