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0年前就有人做了","这么烂的题目你还好意思拿出来",诸如此类,
几乎是选一个被骂一个。
我第一个通过的选题是语音识别和人机对话方面的,这也成为我此后科研生涯中最重要
的一个选题。这个选题是我在看相关领域的英文论文时找到的,别人已经作出了解决方案,
但是相对粗糙。我觉得题目不错,就在他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并在实验室里用计
算机把它做了出来,得到的结果也非常令人满意。
周五汇报时,这个研究课题当场就被板仓老师认同,他说我找到了一个窍门。我自己心
里也清楚,其实这是一个难度不大的课题,只是还没有人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我因为一个
思路上的突破,才得出更好的结果。从此以后我一直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在板仓老师的研究领域,日本学术界有两大学会:日本音响学会和日本电子情报通信学
会。这两个学会每年都有公开的学术论文发表会议,前者每年两次,后者每年一次。按板仓
老师的要求,他的研究生在这三次学会会议上都要发表自己的论文。
我写好第一篇学会论文之后,jiāo给板仓老师审看。等我再拿到自己的论文,真是惊得目
瞪口呆。只见上面满是红色的字迹,语言、思路、技术、表述等各种问题,改得五花八门。
我改过一遍又jiāo上去,原以为可以通过了,谁知又被打了回来。板仓老师是个追求超级完美
的人,有时因为一个标点符号不规范、附图标注中的字母大小不对、数学公式的比例不合适,
甚至注解文字的字体大小不妥,他也会让我拿回去再改一遍。我改了一遍又一遍,一共改了
23遍,第一篇学会论文方才过关。
一篇论文如此反复,让我非常苦恼。我特别不理解的是,每个人的审美观点不一样,他
认为小字体好看,我倒觉得大字体漂亮,为什么非得要求我和他一致?后来我才渐渐明白,
他的经验足以支持他作出最精准的判断,他知道在一篇论文里怎样安排是最合适的。在他的
训练下,我终于逐渐学会了如何把握写论文的感觉。每年要写3篇学会论文,每次都是这么
修改。一年以后,我修改10次通过。5年以后,终于变成一次通过。
论文写好后,接下来是准备学会上宣读论文时的演讲。每次演讲之前,每个学生在板仓
老师面前至少要预演三次。如今在会议和演讲时普遍使用的幻灯片演示软件PPT
(Powerpoint)当时还没有问世,那时我们制作幻灯片用的是OPT(Overhead Projector,
投影幻灯机)。他规定我们用10页幻灯片概括整篇论文。如何在10页内容中说清楚一篇论文
的内容,重点是哪里,图表怎么画,文字要写多少,他都教给我最规范的方式。预演时,板
仓老师要求一定要准时在15分钟内结束,控制时间的程度要精确到秒。头一年,我在学会上
演讲时还基本是拿着纸在念,随后逐步可以脱稿演讲,而且能非常好地控制时间和节奏。日
后我的演讲技巧,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板仓老师的指导。
"简单+勤奋"的第一个源头
在我的人生里,如果说有个人实实在在教了我很多东西的话,这个人无疑是板仓老师。
在日本留学的5年,我一直在他手下作研究,他给我的印象,甚至可以说就是日本给我的印
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