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 章(第4/4页)  管好你的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不敢多说什么有实质xìng意义的话,慎言在上,谁都怕自己“嘴痒”说错了吃力不讨好。

    此时此际,住在我楼上的王老师出现了。只见他一步上前,劝开拉架的人们,大声嚷道:“大家都闪开,咱们倒要看看这两口子谁把谁打坏了,谁掏钱上医院,谁侍候谁去?”王老师的话刚落,几个劝架的人巴拉巴拉全退到门厅口。王老师又缓了点口气道:“你们两口子吵架,是吵给别人看的,还是吵给道理看的?”接着他又对赵妻说:“吵就吵了,还要大打出手,你们打呀!拿刀砍呀!你把你男人砍个好歹,你就能活得好?”那赵妻听了王老师这番话,嚣张的气焰顿时全消,坐在地上“哇——”地号啕起来。

    我看赵妻已威风扫地,便给旁边的几个fù女递了个“送台阶给人下”的眼色。她们立马心领神会地走过去,轻劝柔哄地让她“顺坡下驴”,她怏怏地爬起来,跟着fù女们走了。

    ---------------

    观棋必愈--路漫漫其“嘴痒”兮(2)

    ---------------

    一场家庭战争因王老师的一阵“yù擒故纵”的“嘴痒”而告终。可以想见,如果没有王老师的一阵嘴,那位赵妻在人人皆怕“嘴痒”的情况指不定要把事折腾多大!

    知此事者,谁还敢一味地声称“嘴痒”都只是过而无功可言?故而引得“改版”《诗经》云:

    路漫漫其“嘴痒”兮,

    谁将上下而止之?

    ---------------

    “难言”之灾--语者悟者各有其难

    ---------------

    读过韩非子《难言》《说难》的人无不知晓韩非子对说话技巧论述之精辟。《难言》《说难》不同程度地阐发了人“嘴痒”了必须说话、但往往又被说话之难所累的矛盾。韩非子认为,一个人不愁没有卓见、思辨力和自由表达的言论。关键在于:由于言论的仲裁权掌握在“听者”手里,所以说话要讲究方式和策略,不要“嘴痒”了便不分对象、场合、轻重随意道出口。韩非子的话虽为王室政客之所用,但依我之见,在当今相对开放的社会里,他的劝戒足已让所有的人引以为训。

    我姑且将“言论仲裁权”引申为当今的“听话”者对说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