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卡号和密码。王女士掏出自己的手机一边摁键,一边大声和对方核对着号码。
听者有意,这大多属于防不胜防的小心眼之人。还接着前面的事往下说。等王女士将所有号码摁完后,以为钱已充进自己的手机里了,可一核对,还是没有钱。她以为搞错了号码,又和对方进行了核对,并没有发现任何差错。后来,王女士的亲戚拿着卡到售卡点,经查卡里已经没有钱了,售卡点告之已经被充值了。到底是什么原因?王女士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据售票员反映,当王女士和亲戚核对号码的时候,有个小伙子也拿出手机摁键,王女士说一个他摁一个,当王女士说完不久,小伙子便起身下车,一溜烟走了。无疑,那个小伙子就是通过偷听卡号密码的方式窃取了王女士的话费。
那位小伙子作为听者有意的受益者,因其无德理应受责,但我们更应该感到可怖的是:因为说者无心,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仍然在没完没了地重复着这位王女士的错误呢?
这起事件给每个人敲响了一个警钟:管好自己的嘴,不仅仅是在熟悉的社jiāo场合,同时也要留意自己身边的草草木木是否也长了邪恶的耳朵!
人的五官各有各的敏感专长。因思考而说,因听而思考,这两个敏感区的一来一去,耳朵无疑占据了绝对的上风。但凡听则解——无论是曲解还是深解——“听者之意”一直成为众多“说者”心头之患,原因就是太多人不“慎言”,不同程度地吃过“听者之意”的亏了。
对于曲解者,说话的人总是感到很委屈,可能他本是好意,但听者却敏感过度,扭曲了说者的意思,并为此闷闷不乐,甚至会神经质地乱加引申,产生悲观和逆反情绪;对于深解者,那都属于地道的邪恶之徒,说者就更不舒服了,就像前面说到的那个王女士,她怎么会想得到,就连这么普通的对话,也会为一个陌生的“有意”者“听”了引出祸端来呢?其实归结起来,还就是要怪自己的嘴太轻,管不住。
当然,从“听者有意”角度的要求人人都管好自己的嘴,这是天下最难的事。就连具有卓越口才能力的圣罗兰和具有超人的组织能力的苏菲亚·罗兰,不也都有过因为自己的“无心”而得罪下属的经历吗?这就说明,在为人处事当中,说话的方式是要有所考究的。尤其是声量控制、遣词用句等方面要格外的谨慎小心,否则就很容易遭到他人之“意”的曲解或深解。
---------------
何必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
---------------
一个人说话说多了究竟是好是坏?有人拿这个问题请教墨子。墨子回答说:“青蛙、蛤蟆整天日夜不停地叫,叫得口干舌燥也没人注意到它的存在,可是公鸡每天按时啼叫,一啼叫人们就知道是天亮了。可见话说多了并没有好处,只要说的是时候就行了。”墨子是通过青蛙、蛤蟆与公鸡的比较,提醒世人:话说多了不仅没有好处,甚至还有许多坏处。
平常与人相处,对话是难免的,但你若是一说起话来就习惯xìng地以自己为中心,滔滔不绝,就会留给他人一种“话虽多修养少”的感觉。况且话说得多了,出言不够慎重,难免又在无意间得罪了别人,弄不好就要惹出一些事端来了。俗话说“言多必有失”,这句话虽然有点绝对,但话说多了容易出现口误而导致“祸从嘴出”,这可是有太多的例证可查的。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多言”无益,比“多言”更无益的是刻意地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
有些人为了在别人面前卖弄自己的所谓知识底蕴,便找一切有人的地方与人“死说烂道”,极尽所能地“卖话”,自以为口若悬河,头头是道,简直精彩得不得了,无奈他先天不足,话说得再多,远兜远转地还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