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迈克记住了父亲的话,当那几个经常欺负他的孩子照例设法戏弄他时,迈克没有像往常一样站在那里忍受,而是先用语言警告他们,结果越警告他们越放肆,迈克才“被迫出手”,把其中两个紧紧摁在篮球场上,但没有打他俩,只等他俩告饶为止。后来,迈克和那两个孩子都各自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握手言和。他就是如今路人皆知的“飞人”迈克·乔丹。试想,如果乔丹的父母亲一开始就允许他对欺负他的同学“自卫还击”的话,尚未练得一定素养的他岂不对那些人早就大打出手?我想,乔丹的父亲之所以会选择那样的时机教导乔丹“通过其他的方式”解决问题,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他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知道怎样把握好分寸了。
反观我们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多人自不量力,却喜好幻想。幻想的东西本是虚无缥缈的,怎可当做真事乱谈?你乱谈,许下“以幻想代现实”之诺,到时候实现不了,那你就注定要给人留下笑柄。比如有些地方或基层官员对实际情况根本心中无数,仅仅为了搞政绩,就凭着自己的想当然,根本不顾自己的身份和说话时机的理xìng把握,愣是把大话许在先,把大牛吹在前,结果自己所许下的一切到既定时间全成泡影。这就叫不会讲时机的分寸。
2004年亚洲杯开赛之前,中国队又有队员不合时宜地说了大话:“不得冠军,还做什么人?”我倒认为,得不了冠军未必不是人,即使得不了冠军,能知道什么叫分寸、什么叫说话的机宜,那也还像人,倒是在没有把握的前提下把大话说得没了余地,那才叫不像人了。
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这类的事:在得意忘形时,说自己从来没犯过什么错误,跟着就会犯错误;说自己多长时间没感冒了,第二天就打喷嚏。如果说这是巧合的话,为什么这种巧合总是用于惩罚说话不讲时机,尤其把大话说在时间前面的人呢?有人说这正是上帝的旨意,因为上帝是不喜欢不分时宜地讲大话、吹大牛的人的。而我却认为,巧合那是回避不了的,即使事先没说那大话,没吹那大牛还是犯了错,还是打了喷嚏又怎么解释?关键是此前你知道什么话该在什么时机说了没有?我谨以此劝告那些不会把握讲话时机的人,真的该好好管管自己的嘴了。
---------------
事件是分寸的施展台(1)
---------------
说完了时机的把握,我想该谈谈对事件分寸把握的技巧了。其实对事件分寸的把握说到底就是要学会因事而论、视事而言——把握了事件xìng质的内核,也就把握了说话的分寸。什么事当说,什么事不当说?什么事应该追根究底,什么事可以一语而过?乃至什么事说了以后会有什么后果?这一切,都是分寸把握的具体原则。即使你是侃爷,即使你是碎嘴子,这些对分寸而言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侃的、你碎的事件是否对自己乃至他人甚至对集体产生了什么影响。如果影响是积极的,说明你的分寸尺度把握得好;如果影响是消极的,你就要好生想想是不是又没管好自己的嘴了。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古人有许多感言,简而不凡总让人读之久久概莫能忘。“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道出了在关键时刻“一言”的举足轻重。我以为它的机理不仅在于精彩的逻辑xìng,更在于它对语言丰富内涵的教义。诚然,“邦”可以理解为国家,或叫国家大事。既然是国家大事,自然由国君政客议商。要议商就要讲话,这对政客而言,可不是随随便便可以拿不负责任的话来开国家玩笑的事。
政客如此,国君更应该如此。否则,你那掌握国家国民生杀大权之嘴稍有“不慎”,就很可能招致其乱。当年周厉王暴虐施政,民众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大臣邵公虎听到国人的议论越来越多,进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