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4 章(第3/4页)  管好你的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告诉厉王说:“百姓忍受不了啦,大王如果不改变做法,出了乱子就不好收拾了。”厉王于是下了一道命令,禁止国人批评朝政。还找来卫国的巫师,要他们专门刺探批评朝政的人,说:“如果发现有人在背后诽谤我,你就立即报告。”被卫巫报告者,周厉王就把他们杀掉。于是,国人真的不敢在公开场合里议论了。人们纷纷把自己的嘴管住,即使在路上碰到熟人,也不敢jiāo谈招呼。厉王见卫巫报告批评朝政的人没有了,十分满意,兴冲冲地告诉邵公虎:“我有能力制止人们的非议,他们再也不敢胡说了!”

    邵公虎听了弭谤的经过,惊呼:“这是用强制的手段来堵住民众的嘴啊!”周厉王听了正要对他动怒,他却不慌不忙地进一步解释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此!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意思是说,堵住民众的嘴巴,其结果比堵塞急流直下的川水还要严重。河川被堵就会决口泛滥,即便有再多的战士抢险救灾,也肯定会伤害很多人啊;对于国民的议论难道不是如此吗?正因为如此,治水的人便要排除淤塞,使其畅通;统治人民的人便要引导民众,允许他们广泛地发表言论。

    这就是典型的因事而论,视事而言。邵公虎通过类比的手法,以极其简练的三言两语,把“危国”事情的严重xìng解释得既得体又清楚(当然,这里也蕴含时机把握的分寸),使得这个以暴政著称的周厉王从中知得了“防民之口”所“利”与所“害”,不但不杀邵公虎,而且立即改正了自己的谬误。可见在关键时刻,视事而言分寸的把握有何等的重要!

    也许有人会觉得前面所谈的事例离我们现实生活太远,“邦”也太大。殊不知即使你所处的是一个小小的团队,或是一个“三人制”家庭,同样也会有许许多多让你意想不到的事让你去面对,同样有你必须说话的时候。如果你不注意对事件本身的分析,你就很难正确地把握说话的分寸,你所处的团队或你建立的家庭很可能就因为你“不慎”之言而跟着倒霉!

    嘴碎侃爷无金口社会上有两种人最讨人嫌:一种是漏勺似地嘴碎的女人;一种是没事找事胡吹神侃的男人。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是这帮人“说事”的天下。他们最大的共xìng,就是不管大事小事都能饶起舌来。在侃爷们嘴里,天下就没有他们不知的事,世上就没有他们不敢骂的人。他们碎些什么或侃些什么,用16个字可以概括:天南地北海阔天空支离破碎乌七八糟!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以侃代乐,侃晕了拉倒。社会上有很多被歪曲了的事实,往往就是出自这号人之口。至于他们真正的能力究竟如何?天晓得!

    碎嘴侃爷如果真的只会“侃晕拉倒”的话倒也罢了,关键是他们还乐于对过眼之事指手画脚乱加指责。盖因“碎功”或“侃功”了得,所以一说起话来,总是让人听了备感窝火。听者一旦窝了火,双方就会出现磨擦,就会平生事端。比如前些日子,在江苏南京就发生了一起因侃爷碎嘴没事找事,结果双双挨揍的事件。

    侃爷张某与其妻刘某本是从苏北到南京的搬运工。某天下午,夫fù俩将货物运到市第二果品市场。在等工钱的过程中,张某见货主不停地清点货物,难挨之嘴便痒了起来,他说了一句:“箱子都数不清,大脑少根筋哦!”话音刚落,货主就恼了,他回过头来朝着张某双眼就是一拳。站在一旁的刘某又再叨了一句:“你们不会讲话只会动手打人呀,这话要是你们的头儿说的,看你们怎样?”这下把在场的所有搬运工都惹火了,一起冲上来对张某和刘某一顿拳打脚踢,直打得夫fù俩鼻青脸肿。行凶后,这伙人迅速消失……

    动手打人当然要受到谴责。但事出有因。因在何处?碎嘴侃嘴中伤他人。其实,现实生活中不知有多少人正是因为自己“嘴痒”爱碎嘴胡侃,而屡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