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3 章(第3/4页)  管好你的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允诺付诸行动,可是一旦接触到实际,问题出现了,你怎么办?我的那个“没问题”的下属于是就不知所措,结果屡屡给我误事,甚至还给我误过大事。经过几次教训后,现在他终于不敢再轻易妄用“没问题”这个口头禅了。

    讨人嫌的口头禅甚至会阻碍正常的人际社jiāo。不过这类口头禅只要没有成为顽疾,还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予以改正的。有个女孩初到一个公司搞公关工作,刚开始大家都很喜欢她,可是没多久,她的这种“待遇”便发生了变化:很少有人再愿意和她jiāo往,这让她很苦恼,有一种被人摒于圈外的落寞。后来,一个难得的朋友帮她解开了疙瘩:“就是你那几句讨人嫌的口头禅,才导致人家不愿与你相处。”这个女孩终于明白过来了,原来口头禅对一个人社jiāo生活带来的影响竟是如此之大!于是她下决心对自己过去常挂于嘴边的口头禅进行一番疏理,比如每当别人说起某件新闻时,她把“我不信”改成了“真的?”;比如大家在评论某个人时,她把原来的“讨厌死了”改成了“我和他只是有些分歧”……经过一段时间历练,果然见效,大家又很乐意和她jiāo往了。

    同样是口头禅,表达的是同一种意思,为什么二者前后所带来的结果竟是如此不同呢?我认为是角色和态度起了决定作用。

    先说角色。口头禅能反映一个人的语言与他的社会角色是否相称。像前面提到的把国骂、乡骂、地骂当做口头禅者,我不用说,谁都可以想像得出来,在什么样的地方、什么样的群体当中出现得最多。我想,如果一个大学教授当着众人的面也将如此痞言痞语的口头禅挂在嘴边,一定会让他的学生误以为这是地震的前兆。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语言和社会所赐予他的角色定位出现了脱钩。那个女孩子前一个口头禅“我不信”显然不符合社会对一个职业公关者的角色要求,而经她自我调整,变成疑问式的“真的?”这就和她的角色定位靠谱了。

    再说态度。一句口头禅,可能就是一个故事的开头。前面提到的我那个逢事均以“没问题”为口头禅的助手,既说明他容易用嘴轻诺,也说明他对所接受的任务在态度上并不认真。而改“我不信”为“真的?”那个女孩后来能让人喜欢,关键就在于她对人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真的?”,很可爱,也很天真,重要的是因此她获得了亲和力。

    ---------------

    别轻易滥用口头禅(2)

    ---------------

    由此可见,要想使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在铸就自己相应的语言能力的同时,历练好口头禅这一环真的不容忽视。

    ---------------

    好口才未必能成就沟通

    ---------------

    现在有许多人谈论好口才时乐此不疲,认为在这个社会上,做得好不如说得好,因为人们做了太多的好事他人未必会知道,只要能说会道,能侃,什么事都用嘴表达到极致,凡事就能达到话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种说法不是没有根据:烛之武退秦师靠的是口才;春秋时的毛遂自荐使楚,迫使楚王歃血为盟靠的是口才;晏子游说秦国时让耻笑他个矮的文武百官反而蒙羞,靠的也是口才;纪晓岚N次把将要掉下的脑袋保全不失,靠的还是口才。在这么多的史实面前,谁敢妄说好口才无益?

    好口才当然有益,但不是事事如意!比如沟通,我认为仅有好口才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相应的内秀品质。就像一组被称为很好看的吊灯,只有在接通电源,看到它的照明后,我们才能接受“很好看”的评价。假如一个口才好的人不具备内秀品质,只会像做官样文章般地夸夸其谈,这种好口才岂能服众?《水煮西游记》中有这么一段情节描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