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 知性女人(第1/2页)  定远侯班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现在的宋府,已经与耿氏等大世族一起,成为五陵原上数一数二的大族。司马南数千顷膏田,除数百顷留做官田外,其余尽为众世族从隗里县手里买下。而冯菟也果断出手,进帐近千顷。

    班超对着冯菟不停喊冤,“凭什么,吾功最大,太公何故如此薄吾?”

    冯菟不耻地叱道,“在宋洪坟前,汝胡言乱语,全不顾吾脸面。想东想西的,真是一肚子坏水,汝岂是为钱哉?”被人家一下子说到痛处,班超只好打着哈哈将尴尬遮掩过去。

    冯菟跟随班超一起,经历了一场生死大战,仿佛一夜间沉稳起来。她不再风风火火,似看透世事风云一般,对小鱼儿一家、对寒菸都极其友好。每天,班超开始带着别部训练后,她便带着两个小儿,到菜圃内帮宋母种种菜,或帮仆役们放牧牛羊。

    秋曹好人做到底,专门向司隶校尉华松大人求情,于是华大人额外开恩,司隶校尉部特允冯菟与邓尧一起,均为班超正妻。司隶校尉部的驿吏到达太华山军营时,冯菟却悲从中来。班超想安慰她,她却口不由衷地叱道,“汝个土坷垃,蹦哒一顿还不是落吾手里……汝还是回雒阳安慰那一个罢……”

    冯菟在太华山住了一个月后,才依依不舍地返回茂陵。

    经历过一场大战的洗礼,别部三百五十余卒,训练的热情更加高涨、自觉。艰苦、枯燥的练兵岁月中,三位军侯尤其对攻守城池、骑兵陷阵之法训练极其严格。巢车、木幔、轒轀车、撞车、临冲、云梯、壕桥、砲车(注:即投石车。以上均攻城器械)制作、运用和防范,全部精心演练,所有人都烂熟于心。等到三年练兵结束,这些士卒已经脱胎换骨,尽得攻城、守备精要,人人可以以一当十。

    三年太华山练兵,班超未返回雒阳一次。

    各位军侯和屯长的夫人们,这三年内隔三差五要相约一起来太华山住上一段日子。但邓尧总以府中事多为由,拒绝来太华山。只到第二年过年以后,在老夫人强令之下,邓尧才强颜欢笑,不得不随众人一起来到军营,与班超团聚。

    班超已经将班家徒附全部移徙“别部营”所在的敷水河畔,十七户人家已经变成了三十一户。这些徒附以班前为村长,聚集成村,起名班家坊。开村之日,华阴县令朱五木亲自前来助兴,允徒附每户可开荒二百亩、建一区宅。

    别部刑卒中仅有两名家在司隶校尉部河内郡,且在老家混不下去了。于是班超便命军侯田虑专程去了一趟河内郡,将刑卒妻子父母迁到华阴。而华阴县则给以庶人身份,按一户田二百亩、宅二区标准授田宅。于是,曾经单调的“别部营”,变成了热热闹闹的班家坊。

    茂陵大战后留在宋氏庄园疗伤的重伤士卒,也都一一归来了。他们虽然缺胳膊断腿的,已经不能留在别部参加训练,但这些士卒中有十余人选择留在班家坊。华阴令训练场四周的荒地,已全部开垦出来,变成了绿油油的庄稼地。

    感班家恩德,班前又在村子的最中央建起了班氏宗祠,供奉班稚、班彪等班氏祖先。原来寄存在冯垦府上的小厮、侍婢们,冯家也全数送到“别部营”。华阴令朱五木见班氏渐成华阴重要世族,便特允班前在班家坊重建了班府,并送匾“华阴班府”,算送给班超一个大大的人情。

    华阴班府位于班家坊正中央,规模并不大,只是一个三进大院子。至此,原在五陵原的班氏徒附们,便集体搬迁到了华阴班家坊。而安陵邑的班氏旧宅与祖茔,则由冯垦一族代为照料。

    族人尽居班家坊,班超便常居于华阴班府内。邓尧来到太华山军营,看到这一派兴旺景象,很是震惊,心里的气也消了不少。夫妻没有隔夜仇,那天晚上班超小心翼翼地侍候着她,随她出气。接触了班家的老徒附,亲身感受到班超、冯菟与宋府经历的一场生死大难,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