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6章 送魂(第2/4页)  溯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将军就不要拦着了。”

    嬴驷握紧了缰绳,回头又看了一眼那副沉重的棺椁,道:“嬴华,大哥带你回家。”

    嬴驷牵着马,在秦军的护送下慢慢走进了咸阳城。

    城中的百姓听说是送嬴华的遗体归秦,都自发地前来迎接。这位不同凡响的秦国公主,这当世难得一见的女将军,已是所有秦人眼中的英雄。

    队列行进的半途,嬴驷突然昏倒,引起了一阵小小的混乱,随后嬴驷被送回了秦宫。

    嬴驷下令以国礼厚葬嬴华,特立勇陵,入殓仪式由他亲自主持,秦国半年之内禁笙歌,以凭吊为国捐躯的秦国勇将。

    在嬴华入陵之后,高昌便请旨为嬴华守陵,日日青灯独居,少与外界接触。

    魏黠偶尔会前来探望,看着日渐消瘦的高昌,她想要说些安慰的话,却深深地明白,斯人已逝,其心难解。

    她记得那一日在嬴华入陵前的最后一刻,高昌取出一块红盖头,盖住了嬴华。那艳丽的红色没有因为时光的流逝而有半分褪色——那是当初新婚时,他亲手为她揭下的盖头,是他们丝萝与共的开端,是原以为此生不离不弃的起点。

    他曾以为等到将来鹤发白头,她还能坐在他身边,拿着这块盖头,他们一起回忆年少时的青春热烈,生死不渝。然而在被鲜血浸透的年月里,她终究没能完成那一场需要用一生来完成的许诺。

    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呢?高昌爱她,所以即便往后的日子只剩下他一个人,他也会继续走下去。她的秦国仍在,他就会替她一直看着。而他怕她孤单,就把这一块红盖头交给她,陪着她,让她知道,不论日月星辰转了几转,她始终都是他的新娘,是他这一生都会记在心间的那个人——如她也记得他一样,那一场杀戮的最后,她的右手是血淋淋的秦剑,左手是当初被高昌精心修复过的泥塑人偶。

    在分别的最终,他什么都没为自己留下,红盖头盖在了她的头上,泥偶就在她的掌心里,而他只是守着这座勇陵,不愿意再离去。

    从勇陵离开后,魏黠意外见到了嬴驷。那神情憔悴的秦王此刻正在郊外的秋风里站着,安静地等待她的出现。

    魏黠快步上前,催促着嬴驷赶紧回车上,道:“好好的秦宫不待,非要跑这儿来?你现在是带病的身子,知不知道?”

    面对魏黠的责备,嬴驷却只是发笑。魏黠也觉得自己关心则乱,跟着笑了出来,道:“你还笑?被说成这样,也不反驳两句,可不是我认识的嬴驷。”

    嬴驷握着魏黠的手,道:“我的黠儿说得对,我反驳什么?我就是想来接你,也想……看看嬴华……”

    但他没敢踏进勇陵,因为嬴华的死有他的责任——没能保护好他的臣民,就是他身为王着的失职,没能保护好他最疼爱的妹妹,就是他这个当兄长的罪责。

    看着嬴驷眉间再度聚拢的愧疚,魏黠抱着他,道:“嬴驷,只有你好起来,才对得起公主的牺牲。秦国不能没有你,你知道么?”

    她也不能没有嬴驷,但在此之前,他始终都是秦国的王。

    但是再不可一世的英雄也有老去的一天,她的嬴驷已经不复当年,加上嬴华殉国的打击,身体正在渐渐变差,很多人也在此时才感觉到,他们的秦王,老了。

    秦国的政务开始交接到太子荡手中,嬴驷每一日里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魏黠的寝宫度过,臣工们提出按咸阳建制修筑城垣的事,也是经由魏黠和太子荡的商议之后,再交有嬴驷敲定。

    太子荡对政务很上心,但他不同于嬴驷的脾性,一直以来的政见也和张仪等几位大臣不同,因此在发生意见冲突的时,都是魏黠从中调停。

    魏黠感觉到张仪对这位太子的无奈,但她和嬴驷一样,信任并且希望张仪能够继续效忠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