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三章 争这一口气(第3/4页)  我不是钟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修道者如果能身居闹市而心自偏,闹中取静,更能磨炼心志,有助于修行,只是这样的人实在太少。

    侣,并非仅指妻子伴侣,更是指同修者,《礼记》曰:独学而无友,必孤陋寡闻也。如果有志同道合者,相互参契印证和诘难,则有利于修行。所以古贤者曾说,阴阳双修须侣,清静单修亦须侣。防危杜险须侣,切磋琢磨亦须侣。闭关护法须侣,平时用功亦须侣。

    财,则是指财物,如果饿着肚子,自然无法修行下去。更不必说那些外丹之道,丹房器皿,铅汞炉鼎,没有钱粮则是万万不能的。

    然而法财侣地,首重为法。

    法,一为丹经,一为口诀。丹经就是师门所传的功法,也可能是从别处所得的秘笈。口诀则是法不传六耳,一般是师徒秘传。前者秘笈中所得,往往并不能直指要点,每逢紧要关窍,往往语焉不详,让后学者百思不得其解。

    《抱朴子》曰:“虽有其文,然皆秘其要。必须口诀,临文指解,然后可为耳。”

    金丹南宗的创立者,“全真五祖”之一的白玉蟾曾说:“一言半句妙通玄,何用丹经千万篇?”

    这些古代贤者的金玉良言,都说明了师门高人亲授的重要性。虽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如果没有良师指点,一个人瞎炼,往往得不偿失,越炼越是迷茫。或许也正是因为是师徒秘传要诀,才让许多道法失了传承。

    钟魁自然没那么迷茫,他有师兄亲授,但相对来说,师兄擅长的是“术”而非“理”,是个行动派,而非理论家,他又囿于资质,无法修炼龙象伏魔功,所以并没有太深入的研究,能教给钟魁的也只能是大多数功法共性和基础性的东西,想要更深一步,只能靠钟魁自己去琢磨。

    钟魁忽然又想到了吕诚志道长。

    那吕道长分明已经摸到了真正修行的门槛,已经练出了真气,但钟魁估计,他应当也很迷茫,如果不是他所掌握功法本身残缺,就是参不透其中的关卡诀窍,否则以吕道长的年纪,应当不止是现在的境界。

    修行之时,时间仿佛过的很快。此时太阳已经西沉,桔红色的阳光洒在他的身上,仿佛给他披上了一件金色霞衣。他打坐时五心朝天,法相庄严,生出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少了道家那种中平祥和之气,却与他修行的功法有关。

    龙象伏魔,不怒自威!

    三十六周天行功完毕,钟魁见天不早,活动了一下筋骨,转身返回。

    回到景区大门口,见袁宝利带着一帮保安,正堵在大门口,各持警棍,严阵以待。

    他们的面前是一位道士,这恐怕是天底下最邋遢的道士,背着一个大包裹,一身道袍破了好几个洞,脸上胡子拉碴,遮住了大半边脸,只是听着声音还很年轻:

    “你们凭啥不让我上山,我打小时候起,每隔几年都去太乙山里修道,想上就上,想下就下,想拦屎就拉屎,想撒尿就撒尿,你管我啊!今年你们怎么把山给围住了,山是你们家的私产啊?“

    这还是个挺有个性的道士哦,如果梳着飞机爆炸头,那就更有意思了。

    “这里现在是风景区,属我们旅游公司管理。”袁宝利看来吃了亏,气势不免有些弱,“现在虽然还没正式营业,但未经允许,谁也不能进。”

    “最可恨就是你们这些奸商,这是道家圣地,凭什么让你们给圈起来?还让不让人愉快地修道了?”邋遢道士嗓门颇大。

    钟魁在旁边看着,见这道士看上去有些胡搅蛮缠,但举手投足间,似乎契合某种韵律,一身邋遢的模样,偏偏让人生出一种出尘的味道。

    袁宝利见钟魁从景区内出来,仿佛看到了救星,连忙凑近道:

    “魁哥,这个云游道士,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兄弟们只是拦下来询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