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80 章(第2/4页)  交际与口才全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后,要注意的是,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们的jiāo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过低与过高的jiāo往频率都不会使彼此的喜欢程度提高,中等jiāo往频率时,彼此喜欢程度最高。

    19.先进门再提要求登门槛技术

    在很久以前,我读过一则名为《石头汤》的故事,寓意很深刻,相信很多年轻人都读过。

    一个风雨jiāo加的日子,有个饥寒jiāo迫的穷人到富人家门口行乞,他对看门的仆人说:“你能让我进去暖和一下吗?我在你们的火炉旁烤干衣服就行了!”仆人认为这点要求不算什么,就让他进去了。接着,这个可怜的穷人请求厨娘借给他一口锅,以便让他“煮点石头汤喝”。“石头汤?”厨娘很好奇,“我倒是想看你怎样把石头做成汤。”她答应了。

    于是,穷人从口袋里拿出一块在路上捡的石头,洗净后放进了锅里煮,在锅中加入水,然后,他又对厨娘说:“可是,你总得放点盐吧?”厨娘觉得这没什么,就给了他一些盐。

    后来,穷人说,汤里要是再添点蔬菜,味道就更好了,于是厨娘就给了他一些蔬菜;最后,穷人又说,要是汤里有点ròu末,就是天底下最好的美味了,厨娘想尝尝天底下最美的味道,就给了他一些ròu末。

    汤终于熬好了,果然是味道不错的“石头汤”。这个饥寒jiāo迫的穷人,仅凭着一颗石头,就喝到了一碗美味可口的ròu汤。他的目标的实现,在于他一步步地提出要求,厨娘一步步地

    答应他的要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了达到一个目的,有时候,我们可以先让对方满足自己一个小小的愿望,然后再得寸进尺。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登门槛效应”。

    1966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和他的助手弗雷泽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找来两位大学生,先让其中一位去访问家庭主fù们,请求她们在一个有安全驾驶的请愿书上签名,两周后,另一位学生再次访问家庭主fù,要求她们在院内竖立一个很影响美观的呼吁安全驾驶的大招牌。结果签过名的主fù中有55%的人接受这项要求,而没有接受第一个学生签名的主fù中只有17%的人接受了这个要求。

    对于登门槛效应,在心理学上的解释是:人们拒绝难以做到的或违反意愿的请求是很自然的,但是人们一旦对于某种小请求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就会增加同意这种要求的倾向,而当他卷入了这项活动的一小部分以后,便会产生一定认知和态度。这时如果他拒绝后来的更大要求,就会出现认知上的不协调,于是恢复协调的内部压力就会支使他继续下去,或做出更多的帮助,并使态度成为持久的。

    到商场选购衣服,我们有时候会在买与不买间犹豫。很多导购小姐就会建议我们先试穿衣服,看看效果。当我们把衣服穿在身上,她便会趁机说,“这件衣服是多么的适合你”“你穿起来真漂亮”之类的话。这个时候,我们再脱了衣服离开显然有点不好意思,只好掏腰包了。

    因此,我甚至怀疑,这一门技术是销售人员的必修课。因为基本上我碰到的每个销售人员都对我运用了这个手法,比如那些按门铃后,说免费驱蟑螂的,免费清洗抽油烟机的,免费邮寄资料给我的。这些销售人员非常懂得,要想让顾客替他完成一个困难的任务(掏腰包买东西),最好先让顾客完成一个简单的任务(让他进门),并让顾客看到,完成这个简单任务没有风险,而收益又高于支出(如收益是灭蟑、清洗抽油烟机、获得免费资料等,而支出是让他进家门)。

    假若销售人员进门就宣传他的产品,并游说顾客购买,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在这里我并不是教年轻人如何销售东西,或是如何对付难缠的销售人员,而是想说生活中,如何利用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