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85 章(第3/4页)  鬼的葬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在编辑部里,一个老的留守编辑告诉高翱,刊物已经停刊了,有关作者的情况也无法查处。

    后来还是一个中年的编辑有点儿印象,因为他就是那篇小说的责篇,据他的回忆,“晓梦”这个作者是该刊的刊授学员,曾来编辑部开过笔会,是个女同志,真名叫覃玉芳,“晓梦”只是她的笔名,是桂东南一带的人,说带粤语的普通话。在他的印象里,覃玉芳是一个中年的fù女,圆圆的脸,身材高大,大约有一米七左右,但是久不通讯,联系地址无法找到了。

    高翱知道,迅速找到覃玉芳,是侦破本案的关键。他通过公安局,立即发出警情通报,请求桂东南一带的县市公安局协助查找覃玉芳。

    结果,很快就查出叫覃玉芳的就有75名,高翱就以年龄45岁左右,有比较高的文化,可以写小说为重点,采取逐人进行查对。

    晚上10点多钟,B市公安局打来长途电话,说该市向阳印刷厂女工覃玉芳的面貌特征与要找的人相符。而且是个业作作家,曾发表过小说。

    高翱心里嘀咕着;‘晓梦’不会是她吧!B市离铁城1000多公里,一个在桂东南,一个在桂西北,她是怎么这么熟悉‘八角楼’?但是,他还是风尘仆仆于翌日赶到B市,在当地的派出所的协助下,很快找到覃玉芳的单位-向阳印刷厂。证实覃玉芳还健在,今年45岁,是一个退休工人。现住在厂宿舍区,上个月15号还来厂里领她的养老金。高翱首先调阅她的档案,看了她的档案,高翱很失望,因为从她的履历看,覃玉芳一直是在B市工作。

    厂里管人事档案的秘书介绍说:“前年,她的丈夫罗光明老师因癌病去世后,她郁郁寡欢,最后积愁成疾,就提前退休了。”

    高翱一怔:“怎么?她丈夫是教师?”

    “是的!是市三中的语文教师,前年去世了!”

    “她丈夫一直是在本市工作?”

    “不!听说年轻时曾在桂北山区工作过,后来落实政策才调回本市。”

    高翱又到B教育局了解,才明白覃玉芳的丈夫罗光明年轻时候,曾在铁城工作过,只不过他那时不当教师,而是在图书馆工作,当时铁城图书馆,正是现在铁城中学校园内的“八角楼”。高翱十分高兴,因为他知道,他离目标越来越近了。

    当天下午,高翱就去找覃玉芳。

    高翱进入屋子里,环视着屋内的情景,屋内拥挤不堪,桌旁坐着一个中年fù女。高翱随口问道:“请问,晓梦在吗?”

    “啊!我就是,晓梦是我的笔名,请问你有什么事?”随着一声苍老喑哑的声音,桌旁站起一个中年fù女不!是个小老太婆。她推推身后的椅子说:“你请坐!”

    她身材高大,佝偻着腰,苍白的脸,透出一种病态的神色。她的“丰腴”其实只是轻度的浮肿,她的鼻子、眉毛、眼睛都显得疏松,一双单眼皮,细长的眼睛黯然无光,外眼角呈弧形向两鬓翘起,上眼皮已经松垂,头发黑白掺半,脸露饱经忧患的神色。

    高翱带着在枯井的骨骸堆中检到的那支水笔,在一翻的解释之后,拿给她看。

    她看了,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她说:“是的!这是我的水笔,我还为此而感到骄傲过,这是我读初中时,参加古诗朗诵大奖赛得奖的奖品,我还在笔杆上镌刻上我朗诵的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诗,和我的笔名“晓梦”,你看现在仍然依稀可见。

    她念着;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时,高翱才恍然大悟,那这支水笔上刻的那四个字“千万孤独”,原来是柳宗元的《江雪》诗,由于年代久远,笔杆上的字迹已被腐蚀,其余的字已经dàng然无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