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一十八章 殖民者的区别(第2/3页)  大汉时代周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两到三季,在关中也只能春种秋收,在种植周期上和关中的水稻种子并没有太打优势。”

    听到这话,静安公主才笑着道:“看来夫君是真的知道。”

    “当然。”

    “这些水稻刚拿到我这,我就请农事监的人看过了。”静安公主介绍说:“虽然少府的商队对这些种子评价很高,但农事监表示这种子之所以在南越能种出两到三季,是气候的原因,和种子的关系不大。”

    “这说明农事监的人有学问。”赵启明很满意。虽然农事监刚成立,现在连少监都没有,他也没见过农事监的专家,但是从静安公主所说的这件事上可以看出,那些人的确在农业方面很有研究,以后会成为他的好帮手。

    “既然连夫君也这么看,想来这水稻种子的确是没用了。”静安公主有些无奈的说:“可惜了少府的那些商队,去了那么远的地方,却还是没有满足夫君的要求。”

    “我可没说不能用。”赵启明朝静安公主道:“能找到有优势的种子当然最好,但如果没有优势,只要地理环境的限制,让种子产生了差异性,也能达到杂交的目的。”

    “夫君的意思是说,这种子可以拿来杂交?”

    赵启明看着手里的种子说:“关中和南越相隔数千里,种子的差异性太大了,这样更容易产生杂交品种,更别说还有陇西的水稻种子,和南越的种子,差异性更大,产生新品种的机会也更高。”

    听到这里,静安公主笑着点头:“既然如此,商队也算没白去,既找到了这样的种子,还知道了南越的粮食产量如此惊人,这说明南越对我朝来说还有不错的价值,这也算是意外的收获了。”

    “恩?”听到这话,赵启明忽然有了些不好的预感:“你可别打坏主意。”

    “妾身是妇道人家,能干什么坏事?”静安公主笑着说:“也就是想到夫君之前所说的海运,如果能顺利的实行的话,可以去南越运粮食,建大粮仓储存起来,以后遇到灾年,或是前线物资紧缺的时候,就可以从容应对。”

    “你说的运粮食,指的是买吧?”赵启明谨慎的问道。

    “当然是买。”静安公主好笑的说:“难道还能去抢不成?”

    听到这里,赵启明松了口气。

    想当年的航海时代,那么多的列强热衷于殖民开发,可都是拿着刀枪去的。而静安公主始终都是坚定的民族主义者,这让赵启明有些担心,静安公主在知道南越盛产粮食以后,会让汉武帝派遣大军过去烧杀抢掠,如果真的这么做了,那可不是当老大该有的作风。

    毕竟南越迟早是中原王朝的,要想让那边的人心甘情愿的臣服,可不能为了点粮食就留下不好的影响。

    好在静安公主是有远见的人,就算想要殖民也没打算用暴力。

    “既然你对粮食贸易有兴趣,其实可以让少府加入。”赵启明确定静安公主是想进行海运,这符合他的构想,所以他说出了自己的意见:“年前的木材市场就已经红火起来,有很多的商队从路上出发前往南越,以少府的能力也可以进行组织,去南越买木材和粮食。”

    静安公主点头:“以前只知道南越有木材,让那些民间商队去也就是了,但现在有了粮食,少府也没有道理不加入,毕竟就算以生意来说,这也是赚钱的买卖。”

    赵启明点头。

    商人觉得有理可循,并为此去南越赚钱,在利益的驱使之下,贸易才能长久的进行。这就是打开航海时代的钥匙。也正是因为此,他才和静安公主商量,通过木材来诱使商队南下。

    而如今除了木材之外,有多出了粮食。连少府都动了心,更何况是其他商人?

    这让赵启明很欣慰,觉得距离航海时代又有所进展了。

    不过与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