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九十一章 突如其来的邀请(第1/2页)  女帝家的小白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征召劳役的事情很顺利。

    朝廷将人数强行摊派到了各城主城令头上,四百余个城池,点的城池要出一万余人,而大的城池则会出三四万人。

    虽然对各城会有一点影响,但影响不大。

    要知道出云也有近亿的人口。

    这又不是拉壮丁去打仗,工钱给的也足,民间反弹不大。

    反倒是这工钱太过宽厚,让不少百姓怀疑是否真的能拿到手。

    至于其他阶层,比如士子、富户、商人,对此都是乐见其成,甚至是颇为期待。

    毕竟走过从岚城到平都的那条路后,再看出云的路和乡间路没什么区别。

    短短二十天,便募集了百万劳力,开始修筑出云的道路。

    首先的便是从平都到望京这条路。

    修好之后,从平都到望京,拖拉机只需两天时间,卡车只需一天。

    也就是,用上卡车,两天半就能将海边的新鲜海货送到岚城。

    对于吃菜困难的大耀百姓来,这是一个极好的事情。

    毕竟据任八千所知,这个世界也是有海带的,只是出云渔民不怎么吃这东西罢了。

    海中的各种资源,也极为丰富。

    就目前来,海中的食材是任八千最为在意的。

    因为任八千要扩大大豆等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油类作物的种植面积,便会缩减大耀就不算富裕的耕种和放牧面积。

    这种情况下海洋便是极好的食物来源了。

    ……

    潇江书院。

    郎朗的读书声在书院中回响。

    那些学子的读书声,一向是老院长宁长青最爱听到的。

    此时年近七十的宁长青坐在院子里,闭着双眼,听着最爱听的读书声,眉头却始终锁着。

    “院长,这么下去,总不是个办法。”坐在他不远处的是个五十岁左右相貌清古的文士。

    “嗯!”老院长轻轻应了一声,双眼仍然没有睁开。

    潇江书院是出云前五的书院,数百年来,自书院而出的重臣不在少数。

    宰相就有两人。

    大大的官员更是不计其数。

    潇江书院自成立而起,便强调“善国者,莫先育才;育才之方,莫先劝学。”

    学生进入书院会按照不同专长而入读各项分科,课程主张学以致用,提倡实地考察,即所谓“明体达用”。

    更是提出“在于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

    与出云的浓厚商业氛围极为契合。

    因此潇江书院虽然属五大书院之一,却是名气最大的两个之一。

    至于名气最大的,是以经学为的望京书院。

    可若学生最擅长实干,却是潇江书院。

    实际上在很多人眼中,潇江书院才是五大学院之首。

    按理,名气如此之大的潇江书院,该没有什么事需要老院长忧心才是。

    原也是如此。

    然而几年前出云国破,皇帝被俘,一夜之间换了天。

    从那以后宁长青就时时皱着眉头。

    尤其这两年,眉头皱的越发频繁了,宁长青也越发显得老态了。

    其他人看在心中,自然也知道不易。

    可总要想想办法。

    自从出云国破后,如今已经几年没有学生出仕了。

    大耀没有大考,出云如今也没了大考,可以学生的出路都被断了。

    以前商贾之流,学院里的学子连看都不会多看一眼。

    可如今,普通家境的学生从学府中出去,多是去给商贾做事,这让学院中的众多先生如何作想?

    更不用这两年的学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