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章 锦囊(第2/3页)  晋女风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早年一直是卫瓘大人的随身侍卫,后卫瓘因朝中小人陷害,告老逊位,周武便出家做了和尚。

    其实周武出家并不是为了悉心潜佛,只是那明日禅寺与皇宗贵族来往颇多,主持智心又与朝中大臣交好,为官多年,卫瓘早已看透了天子之侧的诸多险恶,让周武化作僧人玄空在寺中潜伏,其实是为了在这个看似佛门清静的地方打探朝中动静。

    公元278年,羊祜大人离世,管家方厚携十六字真言拜访智心,智心将真言藏于观音脚下暗格之中,这一幕,被玄空看在了眼里。

    那日玄空听方厚所言,得知十六字真言关乎天下,极想把此事告知卫瓘大人,一日趁大雄宝殿没人,他便偷偷潜入骑龙观音脚下,拨动机关,抄得十六字真言,而后适机将真言交于卫瓘大人。

    因卫瓘那时已经告老还乡,虽觉真言蹊跷,但也并未过于在意,当时心生退意的卫瓘对权谋之事唯恐避之不及。

    只是时过境迁,朝中外戚杨骏监国,野心勃勃,贾后飞扬跋扈,且不说身为皇室的汝南王无法忍受,就连卫瓘这居家养老的外臣,也是实在看不下去。

    虽说汝南王德高望重,比起智障痴呆的晋惠帝不知强上多少,可单凭一己之力,尚不能替天行道,无论怎样,此事关乎社稷,也需天道助之。

    那日汝南王相约,虽说是多年未见,却说了许多推心置腹的话,多年挚友之情依旧未有任何改变。

    卫瓘思来想去,既然自己已与汝南王达成联盟,何不将十六字真言送之,如果真的是关乎天下之言,交之于汝南王这样的明主,也算是替天行道。

    ——

    永熙元年三月,汝南王府。

    两位老者细细品味布帛上的十六字真言,半个时辰过去了,却未有任何参悟。

    “佛本渡忧,缘者可解,集齐四者,广平天下!”汝南王司马亮反复念叨着这几个字,却是迷糊至极。

    “这锦囊究竟如何得来,各中细由,劳烦大人再做陈诉。”

    其实刚刚来府的时候,卫瓘就已经陈诉了锦囊的来历,只是既然参悟不透真言内容,汝南王(注2)想再细细分析经手之人,看看能否摸清什么头绪。

    于是,两个人又梳理了一边,按照玄空向卫瓘的汇报,是羊祜的管家方厚将锦囊交于明月禅寺的住持智心,智心将锦囊藏于大雄宝殿暗格之中,智心于上月离世。

    智心离世之后,玄空曾经趁着无人之时再次潜入大雄宝殿,查看锦囊是否还在,可是却不见踪影,按照玄空的说法,智心定是在临终之前将锦囊交于他人,可是所交之人是谁,玄空也不得而知。

    “这样看来,锦囊的秘密还有他人知晓?”汝南王亮感叹了一句。

    “极有可能,只是不知道拿走锦囊之人到底是谁?”卫瓘也颇为疑惑。

    “既然不知,莫不如从羊府入手。”

    “按照王爷的意识,知道秘密之人乃是管家方厚。”

    “到未必是方厚,毕竟只是一个管家,可能是按照主人的旨意行事之人,不过除非并无人知晓秘密,如果有人知道,毕竟锦囊出于羊府,而知晓秘密之人也应在羊府。”

    “王爷明鉴。”卫瓘认为王爷说得道理,“那我们是不是要差人去羊府打探?”

    汝南王摆了摆手,“此事不宜操之过急,宫中马上要有大事发生,还需多加小心。”

    “按照王爷的意思,贾后那边已有动作。”

    “据宫中线人来报,确实如此。”汝南王点了点头。

    “动作竟有如此之快?”卫瓘先是有所质疑,但又细想一下,“以楚王的性子,确实不宜拖太久。”

    “楚王司马玮年轻气盛,遇事有勇无谋,行事狠辣,拖得太久,恐怕杨骏那边就会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