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三十八章青岛诈尸事件(1)(第2/3页)  诈尸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脚插进了热乎乎的被窝里,低声冲我道:“郭子,我念一段你听听。”

    他把报纸一抖,眯眼皱眉地小声念道:“青岛警备区副司令黄长武……”

    只说出这几个字,我脑袋便轰地一炸,一把夺过报纸伸头一看,上面的字虽不认识,但配图却能看清。

    只见黑乎乎的印张上,一个头戴大盖帽的年轻英俊的男子在和一个蓄着仁丹胡的日本鬼子握手。

    咦,这……

    “那儿来的?”我望着三麻子,惊异地问道。

    “隔壁的!”三麻子激动的脸都红了,“二分钱买来的。”

    原来,隔壁大通铺有十几个住店的,有个做小买卖的从青岛那边过来,这张报纸的用途是一缕缕的撕下来卷旱烟叶吸的。

    无意中被三麻子看见,便不动声色地说要拿着没事解解闷,但那个年代,纸张是非常稀罕的,尤其是在社会底层,抽旱烟的人都千方百计寻些纸张来用,那做买卖的小贩不给,三麻子就随手扔了二分钱,反正是玩骰子赢得。

    就这样,才把这报纸拿到了手。

    对于别人,这就是张废纸,最多能卷几支喇叭筒旱烟的用处,而对三麻子,却是个宝贝。

    另外,三麻子去隔壁大通铺并不是单纯的玩钱,再说那些个出苦力的也都没几个钱,他的目的是要物色个亡命徒之类的人物,去当铺宰了那个姓胡的老板,抢回玉镯。

    这点是非常符合麻子睚眦必报的心理的,但无意中却看到了这张报纸,于是暂时打消了报复的念头,回来专心研究起更大的复仇计划来。

    既然黄福贵的二孙子黄长武已被派到了青岛,我们下一步的计划应该也会尾随去那儿吧,这,是肯定的。

    第二天一早,三麻子从兜里摸出昨晚赢到的三块大洋,让我去前台掌柜那儿把毛驴赎了出来。

    而后一路迎风冒雪地奔向了青岛。

    路上经过诸城县地,他用金元宝跟一土财主换了一辆马车外加二百大洋,再加其长工的两个良民证,这个价,我们明显是亏大了,但为了一路畅通,三麻子也不计较这些了。

    三天后,我们顺利通过了胶澳铁路线,进入了青岛市区。

    青岛这地儿虽不大,但却是鬼子的大本营,1917年日本人赶走了德国人,霸占了这地盘,后被赶走,但隐秘地留下了很多特务,为重返中国做准备。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人不费一枪一弹又占领了。

    可以说,是那些以商人身份做掩护的日本特务在其中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我们赶着马车通过重重关卡,来到了前海一带太平路上的一个叫龙山宾馆的旅店住下了。

    这宾馆在市区属于中等档次的,一个房间两张床,一晚需三块大洋。顶一头驴的价格。

    但三麻子却并不计较,下榻宾馆的当天,他就带我去布店,每人做了两身绸布衣裤,长棉袍。

    我因旧裤子裤腰上还藏着那张藏宝图,不舍得扔,就干脆把裤腿铰了,当短裤穿,反正别人也看不见。

    为这事,三麻子还骂了我一顿,但也没让我屈从。

    住在中档宾馆,就得做上等人了,这点,我们早已做过,轻车熟路。

    只是良民证上的名字有点磕碜,三麻子那张叫王老五,还算凑合。我的则是:苟臭臭,这名字一看就是没文化。原主可能也是个大字不识的阿猫阿狗类的吧,当然,给地主扛活的都是穷人,也指定没啥出息的,不定这名字也是办良民证的时候现起的呢。

    不过,虽然名字臭,但我们是有身份的人了。

    来青岛的目的是准备开家商号,做些土特产一类的买卖。

    麻子是老板,我是他的小伙计。

    第二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