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零三节 拉皮条(第2/4页)  我要做皇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但在看到了此事后,即使再吝啬的家长,也是狠下心来一咬牙,拿出家中的积蓄,交给自己的长子或者比较聪明的孩子,送他们去求学。

    便是一些自耕农家庭,也是暗地里开始攒钱,准备培养自己的下一代读书了。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这样,为了下一代,父母长辈能牺牲自己的全部去给下一代谋求一个上升通道。

    当刘彻听说了这些事情后,不免有些得意。

    他的这道诏书的效果,几乎能媲美后世宋真宗的那首‘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了。

    这可就真要感谢那些上跳下窜的各个学派的巨头!

    没有他们把事情闹得人尽皆知,刘彻断人不可能取得这样好的宣传效果。

    “陛下……近日以来,各地郡守及御史回报,已有三百余人,愿向朝廷献书!”王道捧着一本厚厚的奏疏,呈递给刘彻:“这是所献各书目录!”

    刘彻接过来,翻开一看,密密麻麻的书名顿时映入眼帘。

    这就是他的诏书带来的第二个影响了。

    在他下达那道诏书后,只要不是笨蛋,都知道了,自己的祖宗或者祖师爷,想入祀先贤祠,首先,得给朝廷献书,所献的书籍,还得得到朝廷的认可,然后才能入祀。

    为了祖宗或者祖师爷的地位名誉,就算再怎么吝啬,再怎么舍不得,这些家伙也不得不将他们藏起来,本来只打算传给长子长孙的宝贝给拿了出来了。

    刘彻只是微微扫了一眼这名单上的书籍。

    其中不乏后世人尽皆知的《论语》《春秋》(各版本)。

    更有许多在后世已经失传,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著作。

    譬如,刘彻赫然在奏疏中看到了《十翼》的名字。

    所谓十翼,其实就是易经,不过是孔子亲自整理编辑和重新校订后的易经版本。

    毫不夸张的说。想看最原始版本的易经,最可能的途径就是通过《十翼》其他版本。都可能有所遗散甚至就是后人的伪作。

    只有《十翼》最接近周易!

    而根据奏疏上的记录,这本《十翼》即使不是孔子亲笔所录的。也多半是子夏的手笔,因为,它是由子夏的第十一世孙卜志所献,因为能查到完整的谱系传承,所以,可信度高达百分之九十。

    而且,地方官也仔细检查过《十翼》的竹简和载体,结论是‘确为古物,所用笔法。亦为春秋笔刻,当为真书’。

    仅这一本书,就了不得了!

    《十翼》是易经中最好的版本了。

    而且,经过孔子和子夏的联手编纂,在诸子百家中向来享有很高的地位。

    特别是,书出子夏的后人,法家对此也表示认可——子夏是法家的道统来源,最初的法家门徒就是子夏的弟子,如魏文侯、李悝、吴起都曾在子夏门下听讲。

    刘彻将奏疏合起来。吩咐道:“命令少府,立刻抽调人手,整理、翻译所有所献的书籍,待整理完毕。立刻命人雕版待刻!”

    这些先人的知识结晶,最好的保护办法,自然就是将他们印刷出来广为传播。

    历史上两汉几百年的努力。确实是卓有成效的。

    至少,大部分的古籍和典籍都被皇室保护了起来。

    可惜。东汉末年,董卓一把大火。将两汉几百年的努力付之一炬,让人可惜可叹。

    有了董卓的教训,刘彻自然不会再让这些宝贵的书籍,变成刘氏一人的私藏品。

    更何况,将先人的智慧结晶,放在石渠阁腐烂,这本身就是一种亵渎行为!

    将它们传播开来,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但,也不能大大咧咧的向所有人公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