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千一十七章 三道策问(第3/4页)  大明文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了。

    就算答的想当然,但考官也可从考生回答里,看出考生为官理政的思路。

    从唐时的诗赋明经取士,再到宋的经义取士,再到明的八股取士,清末策问取士,再到后世的公务猿考试,虽然未至理想中论贤举贤之道,但要看到一直更切合于当时的时代。

    而今林延潮主导之,就是要将策问提至与经义并重的地位。一来是他私心在其中,二来也是身为会试主考官,在其职思其位的道理。

    君子思不出位的道理,不是不要往长远去想,而是优先专注于眼前应当为之事,脚踏实地把他做好,为力所能及之事!

    这就是林延潮的道理。

    对于今天而言,看似普通,但却是他撬动时代车轮的一步。

    一会儿王锡爵到了至公堂,林延潮立即上前见礼。从王锡爵看了林延潮一眼,虽未表露出什么,但神色有些疏离。

    林延潮心知赵用贤必是把方从哲的事告诉他了,所以他在怀疑为什么自己没有将有士子考官鬻卷的事告诉他。

    不过王锡爵没有透露口风,而是向林延潮问道:“策问的卷子都发下去吗?”

    林延潮道:“回阁老,就等着考生入场。”

    王锡爵点点头道:“这三场的策论,仆看过并不好答啊,是否批卷上放宽一二。”

    林延潮道:“下官之前已让考生可自携书籍入场,已是放低了难度。至于批卷上,下官看以往策问实是太走过场,下官之前看过一篇今年乡试的程文。”

    “题问班氏果何所本?与刘氏有何异同?何以不列今人可得而言之否?”

    “然后考生答曰:“班氏实有所本,与刘氏实有异同,不列今人,皆可得而言也。而如此的卷子尤盛行于乡试会试之中。”

    王锡爵也任过乡试主考官,知道这都是现在策问题的现状。

    比如上题问,汉书以何为本?考生回答确实有所本。

    艺文志与七略有什么不同?考生回答确实有所不同。

    古今人表的书里不列今人,可不可以仍叫这个名字?考生照搬,答说可以说。

    反正三场考试实对虚,考生们谓之勾策题,亦曰对空策。人家疑问你肯定,这样考试都给考生过,可见第三场纯粹走过场。

    林延潮陈词后向王锡爵一揖道:“请阁老信之下官。”

    王锡爵深深看了林延潮一眼,似等他向自己说什么话,但林延潮闭口不说。

    王锡爵等了一会点点头道:“也好,望此场考试能善始善终吧!”

    林延潮心底一动知王锡爵话里有话,不过他没有解释什么,看着王锡爵走到主考官位子上坐下。

    不久数千考生入场完毕,第三场策问题目发了下去。

    众考生一看题目纷纷倒吸一口凉气纷纷道,这三道题目也太难了吧。

    第一道,论王通拟经之得失。

    第二道,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然秦穆尝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其说未尝不效论。

    第三道,刑赏忠厚之至论。

    看到最后一题,众读书人都才松了一口气,第三道题目可以用经义答之。

    但第一道?第二道?

    一名考生仰天问道:“王通是谁?云中子?云中鹤?”

    另一名考生则是揉着额头心道:“这贾谊我知道!那篇过秦论也读过!五什么三什么是何物,这道题根本就不能答。苦了苦了。”

    还有一名考生自言自语道:“看来三道策问,但最后一道可以用经义贴之,前两道题略微讲一点史学,但也可以往经义上靠。”

    “就算第二道答不出,第一道总能答吧。不如试一试,幸亏三道策问只要答两道就好了,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