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九章 定海(三)(第2/3页)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郑氏也在大量出货,这又极大打击了荷兰人的贸易,也真是够悲剧的——比如1658年台湾砂糖产量为17500担,但成功卖到日本的只有6000担,剩下的砂糖东印度公司若不想当做压舱石运回欧洲销售的话(因为其传统的波斯蔗糖市场已被东岸人“攻占”),那么最好就近找一个市场卖掉,这样能够快速回笼资金继续进行下一次贸易。

    东岸人在这样一个时候找上门来,确实有那么一丝帮了荷兰人忙的味道,毕竟揆一总督不是傻瓜,他知道东岸人手里掌握着不小的货源,同时也有足够的消费市场,这对于盘活台湾商站的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或许巴达维亚十七人委员会里一些先生们对东岸人很是愤怒,责怪他们新华夏殖民地的糖大举涌入波斯萨法维王国(这对荷兰人来说是一个出货量堪比日本的市场),再加上东岸人阻挠他们与清国的贸易,因此一直对其没什么好脸色。可先生们有先生们考虑,揆一作为台湾总督、商站的实际负责人,自然要对台湾商站的经营状况负责,毕竟这和他个人的收入有着极大的关联,没人会和钱过不去。

    再说了,十七人委员会里也不是没有主张与东岸人缓和关系的,他们认为东岸治下的宁波府有稳定的生丝和茶叶产出,那么在被郑氏竞争得很惨的当下,与东岸人加强合作,从他们手里进口生丝、茶叶、高级毛皮——尤其是在欧洲越来越受欢迎的茶叶,它与蔗糖本就是“黄金搭档”——出口香料、檀香木、樟脑、蔗糖和稻米,无疑是一个极好的双边贸易模式。无奈十七人委员会里诸多先生们被长期养成的傲慢蒙蔽了眼睛,看不到这条流淌着黄金的贸易路线,那么,现在是时候由揆一来打破这层坚冰了。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可想而知韩银等人的要求只要不太过分,揆一总督自然是无不满足了。于是你便看到了,台湾银行的建设用地卖了,还附带免费建设,似乎是生怕东岸人不来贸易,这令韩银等人初时有些大跌眼镜。不过他们此时也就仅仅与荷兰人达成了一些粗略的意向而已(比如他们和荷兰人初步交涉蔗糖价格为每东岸吨90-100元,比欧洲市场价格便宜一些,但这并不作数,具体还得等邵曙光等人来了详谈),贸易的细节还得等到明年1月中下旬再敲定了。

    时间就这样很快过去了一个多月,1660年1月10日,邵曙光带着七八个台湾银行职员以及在宁波招募的十来个护卫,乘船抵达了大员港。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常开胜司令特批黑水特遣舰队旗舰“加的斯岩石”号载着他们抵达热兰遮城堡外海,当时这艘拥有40多门火炮的战舰威风凛凛地开到了近海,一度还引起了荷兰人的骚动,着实是拉风无比,无形中却同样也给以邵曙光为首的台湾银行众人进行了一次武力背书,好处不可低估。

    抵达大员港后,邵曙光先是赴了一次总督揆一的私人宴会,见识了一下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的诸位头面人物,然后便入住了刚刚兴建了一小半的台湾银行内,整日里与随他一起南下的十来个宁波商人议事——这些人都是黄仪介绍来的,多为各县维稳会里的亲东岸士绅,这番跟着邵曙光到台湾折腾也真是给了大面子了,当然其中也不乏利益驱动。

    “咱们虽然不似荷兰红毛那么粗鄙,喝茶也放砂糖,但说真的,平日里市肆富家用糖的地方也不少。孙正兴,你们孙春阳南货铺惯卖甜糕、蜜饯果子,说说这销量如何?”邵曙光一边喝着新华夏远道贩来的咖啡,一边点名问道。

    “总办大人。”孙正兴一听邵曙光点名问自己,立刻起身作揖道:“敝店腌渍房内往日里每日需购数十斤砂糖熬煮各类食货,一年下来不是个小数目。最近几年战乱不休,南边闽糖、粤糖北运船只(多为郑家所有)时断时续,致糖价腾贵,我等实苦不堪言。今日总办大人若能说得红毛将大员——嗯,是台湾——台湾砂糖售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