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五章 加勒比海众生相(一)(第2/3页)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入不毛之地传教的东岸道士们出了大力,因此道教在大苏国被尊为国教。不过近来听说有不少和尚们渡海前来,打算在这个新生的国家与道士们掰掰手腕。他们在东岸本土已经确定搞不过道士了,大苏国初立,一切都是未知数,在这里投入力量,比在信仰已经固化的地区要容易多了。

    而和尚们,说实话与流放至此的儒生们比较谈得来。偏偏这些儒生又在大苏国以及隔壁的自由邦地位尊崇——毕竟是难得的知识分子——因此佛教在这里并不是没有一战之力的,一切都看未来大家如何竞争了。

    “是,老崔我弄错了。本朝的制度,与东国终究有异。田大哥,今天是月初,应该是授田的日子吧,县里面应该热闹了。”老崔笑着问道。

    他本是一位前来苏城定居的大儒崔某的家奴,一直住在济南府。崔家这一代在朝中没什么奥援,又恶了本地狗官,形势岌岌可危,只能临时变卖家产,逃难登莱,然后又辗转东岸来到了苏城,投奔崔老爷当年一位好友。

    到了苏城港后,崔老爷也算仗义,给家仆们分了钱,遣散去也(事实上他也留不住)。老崔正值壮年,娶了崔老爷府上一位婢女为妻,生了几个孩子,如今一家老小都得了良籍,自然喜不自禁。

    只是,离了崔老爷固然自由,但也没了那包吃包住的保障。于是乎,趁着有一把子力气,同时水性也不错,老崔便上了一艘运输船,当起了水手,如今也六七年时间了,已经是水手长的助理。

    他们这艘船是从怀远岛返航的。那个大岛是东岸人在加勒比海的海军基地,即第一舰队加勒比海分舰队的母港。只不过随着大批主力战舰前往佛得角群岛,怀远岛的人气小了一些。但也没有下降太多,因为这里的经济还不错,无论是农业、转口贸易业还是木材、沥青的出口,规模都颇为不小,为怀远县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

    可以这么说,怀远岛在加勒比海诸岛屿中的地位,仅次于西班牙人统治的古巴岛,其他的无论是西班牙人的波多黎各、法国人治下的瓜德鲁普还是英国人治下的牙买加,都要差上许多,无论是经济还是人口,都比不过怀远岛。

    大苏国的运输船前往怀远岛,一是为了销赃,变卖一些不易出手的东西,如古董和艺术品,同时出口一些牲畜到当地,换取资金。这第二嘛,其实是为了秘密接回一些军事物资,主要是东岸陆海军退役的火炮及一定基数的炮弹。既然要人家为了东岸的利益骚扰墨西哥检审法院区的东境,那么就不能吝啬投入。在这一点上,军部那帮家伙还是比较大方的,以至于废旧军火库都快给清空了。

    “到港后,给大家放十天假,十天后在一号码头集合,咱再去一次自由邦的新京港,拉一批粮食回来。”说话间船已经进港了,码头附近一艘破旧的二手蒸汽小火轮烧起了锅炉,然后吭哧吭哧地开了过来,打算将这艘排水量超过四百吨的大帆船给拉回锚地。

    船只靠岸后,除留少数人与当局清点、交割货物外,大部分人都迫不及待地上了岸。码头上人很多,有叫卖货物的,有拉客住宿的,有维持秩序的,当然人最多的还是附近那块巨大的布告牌。

    牌是木头做的,上面贴了一张盖着苏城县政府印戳的告示。旁边有政府工作人员一遍又一遍地念着内容,让文盲居多的苏城居民们知晓告示的内容。

    “……户主范延伯,42岁,授田十二亩。一段四亩位于位于城西三公里成功渠西道,一段三亩位于城西两公里橡树渠北道,一段三亩位于城东一公里奋进渠东道,一段二亩位于城东一公里奋进渠南道小池塘。”

    “丁男张鼎和,16岁,授田五亩,一段二亩半位于城北四公里跑马渠东道大橡树,一段二亩半位于城北三公里浑水渠东道。”

    “户主赵喜,50岁,妻赵王氏(印第安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