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二章 战前的经济繁荣(一)(第2/3页)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根据目前断断续续传出来的调查结果,铁道部可能不太同意铁路公司提出的大件、小件运费分别涨价5%和8%(几乎是七年前的两倍)的请求,但也不太可能完全无视铁路经营者的困境。最终的结果,可能还是允许小幅涨价,即和七年前的标准一样,同时要求各大铁路公司裁汰冗员、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开支,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态度,用这些来软化民众对运费涨价的不满。

    而随着铁路运费的不断涨价,以及东岸国内一等国道、二等国道里程的不断攀升,蒸汽车的短途运输开始走入了人们的视野。这种运输工具相较于传统的货运马车而言,运输量更大,速度更快,不需要喂养马匹,同时也不会污染路面。但相对应的,其购买及维修成本较为高昂,阻止了其突破性的发展。

    同时,反对这种运输工具的人也认为,安装小马力蒸汽机的这种车辆自重较大,容易毁坏公路,不应作为一种主要的交通工具大力推广。支持者们却说,这种小马力蒸汽机已在农业领域应用很多,而且经过多年的技术发展,性能已经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在马力不变的情况下蒸汽机的自重大大减少,已经具备一定的实用价值。

    但不管怎么说,高昂的采购及维修成本摆在那里,毁坏路面也是事实,再加上噪音也比较大,就目前而言蒸汽车还是竞争不过马车。也许,必须要等到实用液体燃料的蒸汽车横空出世之后(这意味着自重减轻),这种交通工具才能大行其道了。

    “先生,船票已经买到了,信使班轮公司的客货两用船,一个星期后从三号码头出发,前往圣萨尔瓦多。”就在塞尔吉尼奥站在码头大堤上看风景的时候,一位提着牛皮公文包的随从走了过来,说道:“呃,中途会在昌顺港、交河港各停留两天。”

    “圣维森特和塞古鲁啊,久违的故土了。”塞尔吉尼奥叹了口气,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火车站毗邻的就是港口。清岛湾的存在使得大量船舶的停靠成为可能,再加上东岸人不惜血本在外围修建了大量永久性的防波堤,将汹涌的海浪挡在外面,清岛湾顿时成了一个优良的避风港。就塞尔吉尼奥此刻目视,不用数就能得出港口内停泊着数百艘船只的结论。

    不得不说,这在全世界都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即便其中夹杂着许多渔船之类的小船,但也非常厉害了。就欧陆而言,怕是只有桅杆如林的阿姆斯特丹港才能稳稳压过一头吧,伦敦港也许在数量上与之不相上下,但吨位肯定有所不如。

    这是一个繁荣的商港,毋庸置疑!

    “那是东岸人造出来的三千吨巨轮吧?”年轻的随从是第一次看到传说中的轮船,略有些兴奋地指着那条正在数艘小型蒸汽拖轮的帮助下缓缓靠近码头的大船,说道。

    塞尔吉尼奥视线转过去,微微点了点头。事实上他也是第一次看到这种令人震撼的船只。蒸汽轮船目前只有国营的南海运输公司才有,大概有不到二十条的样子,其中已经有十二条投入到了运营之中,主要用来走南智利、澳洲、拉包尔、远东诸藩、第乌、新华夏岛以及红海的跨洋航线。

    也就是说,这些新式轮船目前几乎全部用来走东岸体系的内部航线,主要运输包括粮食、香料、木材、军火、布匹、矿物以及机械设备等商品,运输量极大,运输效率也非常高。

    而划时代的海运工具的出现也极大促进了远洋贸易的发展。以棉花为例,新华夏岛的棉花产量一直很大,但受限于传统运输工具的低效,过去每年的运输额度始终有限。但在出现了安全、高效、快捷的全蒸汽动力轮船后,当地棉花可以大量运出,这又反过来刺激了当地的棉花种植。再比如粮食,传统的风帆或机帆船运输粮食有一个极大的缺点,那就是在经历了海上的大风浪后,谷物一直呈现湿漉漉的状态,这极大地影响了其价值。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