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8章 庄子的大宗师白话文 1(第3/4页)  庄子的故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鱼生”。

    与其赞誉尧的圣明而非议夏桀的暴虐,不如把他们给我们带来的幸福与痛苦都忘掉,改变一下我们的认知观念。然后!重新规划一下我们的人生。

    人生只是一次生命的过程,不过是为了活着而已。人与万物一样,来源于天地之间,来源于道。就让我们站在道的高度上来看待人生吧!而不是依赖于圣明的尧或者是暴虐的夏桀。

    道用大地来承载着我的形体,让我通过劳动来养活自己,又用衰老来让我休息,用死亡来让我安息。所以!既然这样善待我的生前,也一样会如此善待我的死后。

    将船儿藏在山沟里,将大山藏在深水里,可以说是很保险了,不会丢失。然而!半夜里却有个大力气的人把山谷和河泽都背走了。藏者还在睡梦中安心地睡大觉,并不知道他藏匿起来的东东被人偷走了。

    将小东西藏在大的东西里面是可以的,不过一样会丢失。假如把天下藏在天下里面还不让天下丢失,怎么才能做到呢?

    这就要我们有一颗无私的心。我们没有私心,无须隐藏。天下摆在面前,别人偷不去,无须隐藏。

    再则!天地日月星空等一切一切都来源于道,最终回归于道,我们何须有私心?人生只是一次生命的过程,我们何须有私心?天下万物各有所归,我们何须有私心?

    如果我们看透了这一点,还需要藏天下吗?

    如果我们看透了这一点,还需要“偷”天下吗?或者说是占有天下吗?

    如果我们看透了这一点,就没有偷与藏的必要了。

    人们往往这样,当意识觉醒后觉得自己是个人后,觉得自己区别于它物,就十分地欣喜,以为自己好像很了不起似的,比其它物牛比似的。

    其实他们并不知道:道幻化出人(进化成为人),只是幻化过来中的一次、一种,幻化(进化)是没有止境的。如果觉得自己进化成人了就那么高兴地话?那么!幻化(进化)一次高兴一次,高兴的次数还能够加以计算吗?

    所以!圣人的认知境界远远超过了“社会学”人的范畴,而进入道的范畴。

    圣人认为:人只是进化过程中进化出来的一个物种(人)而已。在下一次进化的时候,我们还不知道进化成何物。

    所以!无论将来进化成何物,圣人都能坦然接受、坦然面对。所以!圣人无须隐藏什么。因为!作为道,是永远存在的。

    所以!圣人无论是对待夭折的事物还是终老的事物,都是一样地态度。因为!此物死彼物生,都只是来完成这一次生命的过程的。都只是一次生命的开始,然后到生命的结束。

    所以!世人要效仿之,要有这样地认知高度和境界。本来就是:人与万物都来自于天地间,来自于道,都有一个共同地祖宗。只是幻化(进化)出来的最后结果不同罢了。一个变成了人,一个变成了其他物而已。

    (译者注:以上从“藏天下”到此止,这一段不好理解,没有读懂道家的道,就无法读懂这一段。这一段其实讲的是境界,认知的境界,圣人达到的认知境界。圣人把自己当成道,无论自己是什么,都能坦然接受。)

    道是真实存在的,也是可以看见、可以感知的。然而!它好像又是无为和无形的。无法描述它,但我们可以感知它的存在。好像是无法言传只能意会的那种。可以得到它,却见不到它的真面目。

    道就是本,也就是根,万物的来源。在还未出现天地之前,它就已经存在了。它比鬼神、天帝出现的还要早,它生出天地万物和人。鬼神与天帝是因人的灵智出现后才出现的,所以!道是万物之本之根。

    所以说!它在太极之上却并不算高,它在六极之下不算深,它先于天地存在还不算久,它年长于上古还不算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