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了殃,田里的收成一塌糊涂。逃出命来的难民涌入城市,不知道有多少人家为了这口吃的肯做牛做马。她差点动心给宝生买个童养媳,那种十三四岁的小姑娘,调理两年就好生养。但宝生执意不肯,嫌乡下姑娘难看,气得宝生娘捶了他几下,“你娘也是乡下出来的,腿上的泥还没干,你倒嫌起乡下人了!”
儿女都是讨债鬼!宝生娘气啊。宝生年纪不小,她怕他在外头胡搞弄坏身体,心里暗暗着急。像李阿冬,不就是没人管,竟包养了个舞女在小公馆,自以为风流潇洒,也不想想做生意的女人有几个是好的。碍于往日跟他娘的jiāo情,宝生娘不方便加以评论,心里则大大不以为然,李阿冬长相清秀,又读过好几年书,很可以谈一场自由恋爱娶个女学生。
宝生听完她的妙论,当时便笑倒,他这老娘也曾见多识广,但自从在明芝这里养尊处优,竟然变成了老天真。能够送女儿读书的人家都是小康以上,谁肯把娇生惯养的掌上明珠送给一个亡命之徒糟蹋。李阿冬那个人,别看长得斯斯文文,实则堪称衣冠禽兽,也就舞女之流的能够忍受。不过他也没在老娘面前多话,就让她躲在壳里把他们当作天真无邪的少年好了。
宝生娘东一擦、西一抹,过了会广播里沙沙地开始报新闻,她挪着富态的身子赶紧去听。然而并没有好消息,外头无法无天,也就租界内还算太平,只是不知道他们要去的地方跟租界相比是怎么样。
她把忧虑说给儿子听,宝生嗤之以鼻,“多思发乱。”
“我不如留下来看家。”宝生娘放低声音跟儿子讨论,“这里总得有可靠的人盯着,反正我不放心那两个,谁知道他们存什么心!”用了多年季公馆才有今天的规模,这么好的房子让别人看,过两年回来估计要被搬空了。
宝生懒得理她。他是棚户里长大的孩子,但有娘护着,后来又跟着明芝,并没吃到真正的大苦头。对于钱财,因为来得容易,所以去得也不心疼,只要命在,总归还能挣。他拿了刚送来的英文报纸,送去给明芝。来福跟在后头,一颠一颠上了楼,识相地守在楼梯口。
他进门后吃了一惊,桌上摆着几大堆花花绿绿的钱和金条。明芝抓着根大条子,有一下没一下拍着另一只手里的整叠英镑,是想心事的模样。她简单地跟宝生说了一句,“船已经到码头。”
顾先生那边联系的英国船,要走的还有顾国桓,顾先生托了明芝照应他。至于顾先生,他暂时留下,凭着众多门徒和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估计日本人并不容易找他麻烦。
宝生点点头。
明芝把其中一堆向他一推,又拎起一只空箱子,一叠叠码进去,“海上有风浪,我们每人都带一点,万一走散也有傍身的本钱。”
宝生不语,扶着桌子坐下。
明芝抬头看他一眼,冷笑道,“小吴老板,你的手没坏吧?”
“姐姐,我不要。”宝生早已把他那点钱换成金条收在箱子里,够他们娘俩开销。
明芝不语,自顾自锁好箱子,又把密码箱装进藤箱,“帮我拿着。”钱是好东西,不用宝生说,她也晓得分出去就回不来了。这阵子她每天晚上要数一遍钱,只有这样才睡得踏实。她自己也好笑,仿佛活回去了,倒像那会在季家,数着钱日日盘算能够跑多远。
可她走的路,越有退路越险,不畏死才有生。所谓温柔乡是英雄冢,她自认巾帼不让须眉,来日应该当得起枭雄之名。
明芝一摆手,不容宝生推辞,“也不用太小心,跟钱比起来还是命要紧,到了那边总可以再挣。去,收好了,把李阿冬和卢小南叫上来。”
李阿冬坦然收下箱子。卢小南有些犹豫,但在明芝的目光下,最终只是苦笑,“我们这就……逃了?”
不逃又怎样?陪都都出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