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起薛伯仁之所以会来,那是因为刘龑的皇命所致,如果按照他本人的意思是不打算来援助幽州的。
薛伯仁这么想的理由也很简单,那就是突契人的举动不够合理。如果阿比契力尔有意与绢之国正式交战,那么舍弃自己老窝去攻击辽东是一件很不明智的选择,尤其是在去年自己的都城刚刚被绢之国偷袭成功的现在来说。
攻占龙城虽然最后没有任何实际的好处,反而劳师动众,耗费钱粮,在一般人眼里看来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益;可是不可否认这个结果对于突契人而言则是奇耻大辱。最关键的是证明了他们的都城并非安全之地,绢之国完全有能力突破大漠的天然屏障完成这一战略袭击。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来了,既然阿比契力尔明知自己远征辽东有可能再次造成都城被偷袭的局面,他为何还要采取这种战略呢?如果他只是一如既往的采用小股骑兵集团袭扰作战的话也就罢了,问题是他现在这么大张旗鼓的进攻辽东,难道就不怕绢之国故技重施吗?
当然,从辽东撤军的速度要比从西域快不少,绢之国很难再有机会完成和上次一样的壮举,而且辽东也确实处于兵力薄弱的状态。可是自己的主力兵团的动向被对方掌握,对于突契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因为这意味着告诉绢之国它那漫长的国境线上处处兵力不足,绢之国完全可能针对这些弱点来发动进攻,给予突契巨大的损失。
因此薛伯仁认为阿比契力尔比较务实的做法应该是选择突破太原或者丰州麟州一线,从幽州下手都是下策。又怎么会选上辽东呢?阿比契力尔这么做一定还有其他目的。
可惜的是皇上刘龑不这么想。刘龑所害怕的是辽东与幽州的联系被切断,虽然这不会造成完全断绝南北交通,而且凭借兵力上的优势,突契人要坚守这块地区也很困难,但是目前所处的形势却是在攻击高丽的关键时期。前方作战的将士们的心理才是刘龑真正担心的地方。曾经因为常邈的意外死亡而不得不中断的远征,结果使得战事拖延了三年之久,如果这一次因为突契的进攻而再次流产的话,那在对于突契的战争规模继续扩大以后,恐怕就没有余力来对付高丽了。到时候势必只能和高丽媾和来腾出力量对付突契,可是高丽又不会真正降服于自己。一旦恢复国力,他们恐怕会和突契联合起来对付绢之国。因此刘龑还是决心冒险,无论如何一定要稳住辽东的战局,确保高丽的战事解决。
对于皇上的意图,薛伯仁也很能谅解。只是他始终觉得阿比契力尔有诈。为此他故意向长安发了几封密函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这一来一回之间拖延了十几天的时间,战局果然出现了变化——突契的攻击方向转移到了幽州。
虽然薛伯仁认为进攻幽州也不是非常合理,但是一来考虑到阿比契力尔对于幽州防御使杨莲有一份特殊的怨念,二来主管军事的朱天顺驰援辽东被围,幽州军失去了精神上的支柱,为了防止局面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薛伯仁只能出兵增援。不过薛伯仁还是做了一些安排。他亲自领步兵三万五千驰援,却把精锐的骑兵部队和虎卫营交给了副将卢清翰,让他在后方策应。以备阿比契力尔另有诡计。结果正是他的这一举动拯救了战局,也拯救了自己的性命。
薛伯仁的大军刚刚开进幽州地区不久就遭到了突契军队的拦截。这本在薛伯仁的预料之中,自己率领的多为步兵,行动就算再迅速,被突契游骑兵侦查到而截击的可能性依然很大。由于对方都是小股部队,在薛伯仁的指挥下很快就被驱散。根本无力迟滞他的行动。根据薛伯仁的计算,只要在当天傍晚时分进入桑干河南岸的蔚州城。那么突契人的侧后就已经暴露在自己的面前了。之后突契人要么分兵来对付自己,那样他们对于幽州的威胁就会变轻。杨莲就有余裕来恢复自己的防御系统;要么全力进攻幽州,那自己就可以用战车阵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