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一章 六 任命(第1/2页)  天地烈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王汉新的说法有理有据,就连安靖边也不得不承认其中有些道理。经过半天的商议之后,先卫州,后颍州,末伪蜀的办法被确定了下来。

    用过午膳之后,众人继续商议该如何平定这三处的乱局。由于刘龑基本采纳了王汉新的提议,因此群臣都互相推诿,试图让王汉新先发言,然后觉得是否附议。薛伯仁和伍思成则乐于让王汉新冲在最前头,也不肯多说什么。王汉新也当仁不让,并不推辞,他认为对于卫州当恩威并施,不但要派军队进驻稳定大局,同时朝廷也要调派大量的物资作为后盾。由于卫州地处南北交通的要冲,运输物资并不是特别难,但是调集物资就有些棘手了,这无疑意味着对突契的作战会受到影响,物资不足的军队是很难有大动作的。

    对此刘龑表示同意,而查访邪教底细的工作自然而然的落到了伍思成的头上。接下来的议题就是该有何人领兵出征了。安靖边对于自己的提案被否决终归心存不满,再加上他年纪偏大,地位又高。这种讨伐的事务并不适合他;兵部侍郎薛伯仁腿伤还未痊愈,况且即使痊愈了也无法骑马作战。因此也不适合领兵,其余留在京城的将领多半缺乏统领大军的经验。因此在会议上表现活跃的王汉新便成了首选,加上这提案本来就是他提出来的,刘龑当然倾向于委任他领兵出征了。

    可是问题在于需要平定叛乱的有两处,而王汉新则只有一个人,另一路该由谁领兵呢?此时兵部尚书安靖边建议让王汉新全权负责此次的讨伐。按照他的说法,既然王汉新觉得这两处一急一缓,那么便可分出先后,与其把朝廷讨伐军的力量分散成两股,倒不如集中力量各个击破来得有效。谁都听得出安靖边的建议有故意作弄王汉新的意图。毕竟卫州的叛乱究竟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平定谁也说不准,而颍州的乱局也不是能一直等下去的,一旦顾此失彼的话,那么王汉新必定是一成一败,甚至两处都面临失败的危险。可是一来安靖边的说法也有其道理,二来派别人领兵刘龑还确实不太放心,因此刘龑询问王汉新是否可以胜任同时剿灭两处叛乱的大任。

    王汉新看了看安靖边,然后朝刘龑行了一礼道:“启禀陛下,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又何况臣这身为将军的人呢?陛下若有差遣,臣万死不辞!只是有一点,臣不过是从五品上的辅国将军,若领军出征。遇到需要当地官员配合行动的时候,臣品阶尚在他们之下,又如何能驱使得动呢?若是因此而耽误了大事。未免得不偿失了。”

    刘龑见他还没出征就向自己讨封,不禁又气又笑。斥道:“你今年不过二十一岁,已经是从五品上的辅国将军了。还要怎样?朕倒有心封你个一品呢,只是你若得胜还朝又来讨封,朕还有什么可以赏你的?也罢。就加封你为正五品下讨逆将军好了,赐你节仗,讨逆期间你可以临机专断,地方官员你可以任意调遣,这总行了吧?”

    “臣谢主隆恩!”王汉新闻言大喜,当即跪下谢恩。他所要的并不是什么官位,而是刘龑说的节仗。能够临机专断就能不受中央节制,没有了安靖边的掣肘,他才能后顾无忧的展开军事行动。

    决定了出征的人选,刘龑随后便让王汉新去南北大营挑选人马。毕竟王汉新来到长安时是孑然一身,如今要领兵却连一个昔日的兵卒都没有,因此刘龑让伍思成提供了一份南北大营的详细资料给王汉新,以便他能从中选出最精锐的部队。谁知王汉新在步兵中只是随便挑了一万五千人,却在骑兵营中挨个儿挑选了两千精骑。

    刘龑听到了伍思成的报告以后笑道:“看来这小子又要搞快速突袭这一套了。”

    在这一点上,无论是薛伯仁,刘献之还是王汉新都是一样,他们十分注重骑兵的高机动性,只不过王汉新和另外两个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对于骑兵的统御和快速进攻可以说是驾轻就熟,可是对于步兵作战和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