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九章 三 求援(第1/2页)  天地烈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崔健江稳定局面招揽人才的同时,杨莲也在向皇帝刘龑上表,请求援军。

    原本作为安东都护,杨莲完全可以自己募集士兵,可是他所处的治所全部是属于原来高丽的领土,这片土地不但满目疮痍,根本无可征之兵,而且就算有兵可征杨莲也不能相信这些士兵会真的全力与高丽作战。如今与高丽作战已经出现战线过长兵力不足的现象,后方维持治安的军队数量也出现了明显的缺失,长此以往控制局面尚且有危险,就别说针对高丽的战争了。因此杨莲在奏章里明确表示,既然朝廷决心与高丽决战到底,那么就必须的兵力才行。

    刘龑最希望出现的情况就是在安东都护府大力的打击之下,崔健江再次提出和议的要求,借此绢之国可以处于在谈判中更为有利的位置。可是现实与想象相去甚远:尽管杨莲攻陷了高丽的新都开城,却没有打垮崔健江的抵抗意志,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还激发了高丽人同仇敌忾挽救国家危亡的爱国情绪,如此看来与高丽的战争非但没有划上句号的迹象。反而要做好长期战争的准备,这显然与绢之国的利益不符。

    为此他召集了兵部的官员一同商量此事。王汉新作为曾参与对高丽作战的一线武将,也出席了这次御前会议。

    会议的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该不该继续对高丽进行战争?如果会对整体国家战略造成影响的话,那么哪怕主动向对方提出和议也是必须接受的事情。

    众人的意见分为两种,一方以兵部尚书安靖边为首,他们认为绢之国已经无力在两个方向上发动战争,既然要全力对付突契,那么就应该及时从高丽抽身才对。如果以将开城一线的城池还给高丽作为停战条件的话,那么高丽应该会欣然接受和议的。

    持反对意见的另一方(如果能称之为一方的话)只有兵部侍郎薛伯仁和安远将军王汉新两人。这两位参与过对高丽战争的将军都认为不能就此半途而废,高丽与绢之国结怨已深,只要他们恢复力量一定会在绢之国背后插上一刀的。与其等到那个时候不得不回过头对付高丽。还不如趁着现在与突契的战争还没有全面升级之前先彻底解决高丽这边比较好。

    安靖边与薛伯仁不和是众所周知的,他们在同列朝堂以后几乎就没有意见一致的时候,这一次也不例外。安靖边捋着胡须对薛伯仁和王汉新道:“在下很理解两位的心情,作为曾在那片土地上浴血奋战的人,一定有许多同僚好友战死在那里,当然希望能够彻底消灭掉高丽了。可是请容在下提醒两位,我们在讨论的是我国的根本利益和战略大计,是不容个人情绪来影响判断的。”

    安靖边咄咄逼人的言辞刺激了薛伯仁,他正打算反唇相讥的时候。王汉新却抢先了一步:“尚书大人说得不错。对于高丽我的确是有极其强烈的个人情绪,就我个人而言不把它灭亡就觉得有什么没有做完一样。不过请尚书大人不要误会,在下并不会因为这种个人情绪就忽视我国的根本利益,只不过要做出的正确选择正好与我个人的目的相吻合而已。高丽是心腹大患。我们绝对不能养虎为患,只有现将他彻底打垮才能放心的对付突契。”

    “可是我们现在需要对突契作战,没有余力对付高丽!这一点请王安远考虑清楚!”安靖边毫不退让。

    王汉新摇头道:“如果把眼光放长远点来看就会明白了。眼下我们分出力量来对付高丽,正是为了将来能更好的战胜突契!与国力尚且完备的突契比较起来高丽已经是一个垂危的病人。此时不将他置于死地,等到他养好了病再要对付他就麻烦了。同时面对两个强敌才是真正的于国不利!眼下我们正寻求与帕斯帝国联合进攻突契的可能,那么就是说在采取全面进攻之前还有相当的一段时间,利用这一时间来彻底解决高丽问题难道不是天赐良机吗?难道尚书大人要坐等高丽恢复元气吗?早日结束这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