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努力祷告(第8/10页)  敦刻尔克(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敦刻尔克》原著小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里流淌着海水,看得越多越蠢蠢欲动。

    要加入并不难。基于他的写作需要,他在海军总部人脉很广。五月三十日,他拿到进入海军服役三十天的一切必要文件。他前往拉姆斯盖特,端详港口此刻聚集成堆的小型船只,挑中一艘名为小安的小型机帆船。没有正式任命或其他一切繁文缛节,他径自跳上船,准备好出海。没多久,一位志趣相投的人加入——迪凡恩从来没问他的名字,这两人连同另外几人在六月一日清早动身前往敦刻尔克。

    赖特勒是另一个率性而为的人,而且对危险毫不陌生。他是“泰坦尼克号”的二副,在那举世皆知的一夜,他以冷静挽救了无数生命。现在他六十六岁,已经从海上退休在赫特福德郡(Hertfordshire)养鸡,但仍保有一九一二年助他克服逆境的勇气与爽朗。

    而且他仍然享受水上生活。他有一艘完全为他量身打造,名为“流浪汉”的五十八英尺动力游艇,而他最喜欢的,莫过于带着一群朋友上下游览泰晤士河。船上甚至一度载了二十一人。

    五月三十一日下午五点,赖特勒的一个朋友从海军总部打来一通神秘电话,要求当天晚上七点碰面。原来是海军迫切需要“流浪汉号”。他可以把它从奇斯威克(Chiswick)的游艇港开到拉姆斯盖特,在那里由海军人员接手航向敦刻尔克吗?

    不论这是谁的主意,赖特勒义愤填膺地说,那人大错特错。“假如必须有人带它过海,那么必定是我的大儿子跟我。”

    他们在六月一日早上十点从拉姆斯盖特出发。除了赖特勒和他的儿子罗杰之外,船上还有一名十八岁的海童军担任甲板水手。他们在途中遭遇三架德国战斗机,不过“伍斯特号”驱逐舰就在附近,能够帮忙赶跑敌机。幸亏如此,因为“流浪汉号”完全没有武装,船上甚至连钢盔都付之阙如。

    下午三四点钟,他们抵达敦刻尔克近海。现在是退潮时刻,当他侧身停靠东面防波堤边,赖特勒明白步道到“流浪汉”甲板之间的高度落差太大了。士兵绝对上不了船。于是,他转而停在一艘正在接运部队的驱逐舰旁边,士兵可以穿过驱逐舰登上他的船。他从“流浪汉号”的底层开始装载,罗杰在甲板下方指挥全局。

    罗杰以无人可比的热情处理这项鸡毛蒜皮的任务。为了压低船只重心,他让士兵尽可能躺下,填满每一英寸空间,甚至包括浴室和厕所。

    “你那里怎么样了?”当统计人数超过五十时,赖特勒对底下大喊。

    “噢,还有很多空间呢。”罗杰轻快地回答。达到七十五人时,他终于承认塞不下了。

    赖特勒将目标转向露天甲板。同样地,部队被要求躺下尽量压低重心保持船只平稳。即便如此,等到又多了五十人上船,赖特勒可以感觉“流浪汉号”越来越不稳了。他决定到此为止,准备起程回家。

    全体德国空军似乎都在等他。敌机一趟又一趟地轰炸、扫射。幸运的是,“流浪汉号”可以瞬间转向,而赖特勒曾经跟一位专家学了一些技巧。在战争初期捐躯的幺儿是一名轰炸机飞行员,经常谈起闪避战术。父亲如今将亡子的理论付诸实行。秘诀是等到最后一刻待敌机锁定目标,然后猛然转弯,让飞行员来不及调整方向。赖特勒一路蛇行、闪躲、横越海峡,将“流浪汉号”毫发无伤地带回英国。

    他们在晚上十点滑行进入拉姆斯盖特,赖特勒将船只绑在码头旁的一艘拖吊船上。岸边照例拥来一群看热闹的群众。所有人都假设甲板上的五十人是流浪汉接运的全部人数——光是这个数字就很了不起了。然而士兵持续从船舱和梯口拥出,直到一百三十人全部上岸。一名目瞪口呆的旁观者转身看着赖特勒,嗫嚅地问:“天哪,老兄!你把他们藏在哪儿了?”

    撤退行动就这样持续进行。六月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